第353章 新都建设如火如荼(1 / 3)

苏辙接着给哥哥介绍道:“老哥,这新都的下边有地下通道,直通城外。平时这些通道就是排水设施,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就是疏散通道,可以把兵士和百姓运送到全城,甚至城外。”

苏轼问道:“如果敌人从通道攻进来呢?”

沈括道:“这还不是小意思,直接用火药炸掉不就成了?”

苏轼越听越有兴致:“子由、存中,你们再给我讲讲!”ωωw.

也就是苏轼,别人问苏辙和沈括可不想说这么多。

沈括道:“整座新都的地势都比周围高一些,方便雨水借助地下通道快速泄出城外。城中每隔五百米就有一座蓄水池,一旦遇到火灾就能派上用场。”

苏轼不仅赞叹:“你们想得可真周全!”

苏辙道:“作为大宋的都城,这里最重要的是经济繁荣。药铺、茶肆、酒楼等等,每一个区域内都有大大小小的店铺,分布合理,更重要的是有公共茅房。除此之外城中还会建立大大小小的城隍庙,庙里提供水和歇脚的地方给流动小贩。如果是外地人一时没有住处,也可以在庙里住宿。”

苏轼问:“那要是一无所有的百姓呢?”

沈括道:“这就是另外一个范畴,叫慈善,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布施。”

苏轼问道:“可是要帮助那么多人,银钱就是个无底洞。”

沈括回答:“所以咯,为什么子由要把生意做那么大,就是为了这一天。苏家就咱们多少张嘴,需要辛辛苦苦挣那么多钱吗?”

苏轼凝望着苏辙。

苏辙道:“官家铁了心要施行王相国的变法,无论我说什么都没用。既然嘴上说的没用,那么就用实际的结果来说明。我要向官家证明,只有保护商业,保护商贩的利益,才能持续不断给大宋创造新的财富。”

苏轼叹道:“王安石的目的分明就是要把商户手中的利益,抢夺到朝廷手中。商户无利可图,只有死路一条!”

苏轼曾经在凤翔鼓励过商业发展,打掉专营,衙门的税收不降反增,他是真真切切的见证者。

苏辙鼓励道:“无论如何,我们要保护好京师的繁荣。这是我们将来与王安石争辩的筹码。所以老哥,你现在一定要韬光养晦。只有我们足够强大之时,才能不被忽视。现在我们落败,只能说明我们的实力还不够。”

苏轼道:“我看呀,我还是不要去史馆了。就跟在你俩身后打杂也好。”

沈括道:“咱们岂敢让大舅哥打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