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大宋士大夫(1 / 3)

赵顼再问欧阳修时,欧阳修对王安石的人品和才华很是认可。

那时,王安石虽未在京师,却已经很有声望。

且变法还未实行,王安石也没有遭到那么多人的口诛笔伐,所以欧阳修的说法是客观中立的。

询问了一帮老臣,赵顼又拿出了当年王安石写给祖父“仁宗”的万言书。

在这份奏疏里,王安石痛陈帝国弊端,说到了不得不改之时。

里面还详细阐明了他对于国家财政、整顿吏治、发展军事等构想。ωωw.

赵顼还记得,当年他第一次看到这份奏疏时,他就格外激动。

时隔多年,他再看依旧会感到心潮澎湃。

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和这位年轻的帝王不谋而合。

再拿出王安石的新作《桂枝香·金陵怀古》,赵顼完全能体会到王安石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帝国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赵顼再也不想等待。

可就在他下诏请王安石进京之前,朝廷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事情的起因本是一件小事,可是由于多方的暗自博弈,让一件小事变成了一场无法收拾的大事。

按照礼仪传统,皇帝上朝时,需要领头人带领文武百官向皇帝行大礼,山呼万岁,叫押班。

百官的领头人自然是宰相和副宰相。

但宰相、副宰相政务繁忙,有些典礼性的朝会便无法出席,也自然就不能押班。

这本来在朝廷中形成的不文成的规矩,却让人小题大做。

站出来弹劾的人叫王陶。

他的职位可不一般,叫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副长官。

在宋代,御史台和谏院合成台谏官。

台谏官又被称为言官。

他们能参与朝廷决策,批评政事,约束宰相的权力,也约束着皇帝的举动。

台谏官的言论十分自由,而且力量也非常大。

王陶作为副长官,他的弹劾自然不能忽视。

他先是质问中书省,但中书省不予回应,紧接着他直接诘问宰相韩琦,但对方依旧漠视。

这让王陶更加恼怒,于是他上奏皇帝,痛陈首相韩琦和次相曾公亮傲慢无礼,藐视国法,弄权误国。

其言辞十分激烈,要求罢黜两位宰相。

台谏官的奏折,皇帝不过问都不行。

可是刚一询问,宰相和曾公亮就上表待罪,并且说宰相不押班也是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