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扶柩返乡(1 / 3)

王安石吼道:“为了一个女子就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你看看他,哪里还有半点士子之风,文人的骨气?”

吴琼道:“元泽少不更事,一切都得慢慢来。难道你真的要把他逼死才甘心吗!”

说着,吴琼吩咐下人把丈夫请了出去。

赶走所有人,吴琼关上房门,抱住儿子:“元泽,娘知道你心里苦,想哭就哭出来,千万别把自己闷坏了!”

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孩子最安心和温暖的港湾,无论孩子是否已经长大。

王雱心力交瘁,他伏在母亲怀中嚎啕大哭。

王雱毕竟考了功名,不久之后,朝廷的任命下达,任职旌德县尉。

他第一次离开父母,也离开父亲的高压控制。

去外地做官,王雱心中还有一丝轻松。

上任之后,他把所有心事都投入了治理管辖之中,一来想发挥自己的才干,二来也想用忙碌麻痹自己,忘却莫愁。

京城里,苏家也传出了噩耗,老爷子苏洵驾鹤西去。

他生前的许多大文豪朋友统统都来吊唁,富弼、文彦博、韩琦、欧阳修等等。

为他撰写墓志铭的名人学者更是数不胜数。

大家都为苏老泉的离去而伤感落泪。

苏洵这一生,年少轻狂徜徉于名山大川之间。中年后始发奋读书,十年如一日带着两个儿子苦读。

他不仅成就了自己,也培养出了两个伟大的儿子。

一个因文学流芳百世,一个则会因为缔造大宋繁荣而沉淀在历史长河之中。

苏洵的散文雄辩有力,恢弘大气,《六国论》是其代表作。

还有文集《权书》、《衡论》为京师士大夫所称颂。

他还致力研究谱学,改良了家谱编写方法,为后世效仿,成为谱学的开创者。

在父亲去世之前,苏轼和苏辙一起整理了父亲的手稿,编撰成册,刊印发表。

早在六年前苏家迁居京师之时,苏辙就在现下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基础之上,带领着墨家的能工巧匠对两项技术进行了改良和革新。

得益于赵宋重文轻武的政策,让许多寒门学子有了考取功名的机会。

所以书店在全国各大城市之中铺展开来,几乎是一条街必有一家书店。

百姓们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书,有书看,这更推进了大宋的文化繁荣。

苏辙把父亲的作品和哥哥的作品都收集整理起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