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包拯之死(1 / 3)

赵祯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包府。ωωw.

其后众人在院子里站立,赵祯在内侍张远山的搀扶下,艰难走进了灵堂。

看见中间的棺木,赵祯不禁悲从中来。

他亦垂垂老矣,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撒手人寰。

赵祯本就是心软之人,包拯又是他的肱骨之臣,免不得落泪。

张远山安抚道:“官家,保重龙体,切勿太过伤感。”

赵祯道:“包卿家在前边等着我咧。”

张远山忍住伤感:“官家龙体康健,长命百岁,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赵祯瞥见了小包綖,问道:“他便是包拯失而复得的儿子?”

董氏拉着包綖上前施礼:“回圣上,幼子名唤包綖。”

赵祯伸手**包綖的小脑袋瓜,想起自己也是年幼丧父。

不过十二岁的年纪就被推上了皇帝的位置。

他明明还是个孩子,就要担起天下的重责。

那个时候的他多想父亲还在身边,让他可以依靠。

一方面赵祯心疼包綖年幼失去父亲,一方面又感念包拯在世时为大宋鞠躬尽瘁。

于是他下令道:“来人啊!我今给包綖赐名包绶,封包绶为太常寺太祝,命吏部登记造册!”

灵堂内,包家人一听,纷纷行跪拜大礼:“多谢圣上皇恩浩荡!”

绶乃绶带之意,赵祯赐下此名,意在包绶能承接父亲的秉性。

包绶的太常寺太祝不是虚衔,而是入了吏部名册,小小年纪就有了官职和俸禄。

可见赵祯对包拯的感怀。

这时,赵祯才发现了角落里的苏辙,开口道:“小苏,你也在这里?”

苏辙急忙上前叩拜:“回禀圣上,包公对草民有知遇之恩,特来吊唁。”

赵祯身体本就不好,又伤心过度,忽然感到一阵晕眩,张远山扶不住,幸亏苏辙急忙起身搀扶。

张远山道:“谢谢苏学士。官家伤心过度,我得送他回宫歇息。”

在禁军的护卫下,赵祯被抬上了黄辇。

回宫后赵祯还赐下了不少财物,荫恩包家。

熬过了最初的痛彻心扉之后,苏辙开始思索起来。

大哥的死实在太蹊跷,恐怕另有隐情。

匆匆回家向家人报了平安之后,苏辙就来到了沈括的住处。

这段时间苏辙不在京师,许多细节他要询问留守的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