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助哥哥一臂之力(1 / 3)

最后苏轼还补充了一句:“谁也不准在本官面前多言!”

这下子,衙役们一个个都噤了声,但心中多有抱怨。

快马加鞭回到衙门,苏轼来到了宋选的面前。

宋选见苏轼气喘吁吁,询问:“子瞻,你不是去渭河边负责押送木材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苏轼拱手道:“下官正是为此事来找大人。”

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欧阳修爱才,早在苏轼来凤翔府之前,欧阳修就给宋选休书一封,请他多多磨练苏轼。

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宋选想要结识都攀不上。

陡然间却能得到欧阳修的亲笔书信,简直比得了金银还要欢喜。

只是欧阳修拜托的“磨炼”,到了宋选这里就变成了袒护和照顾。

此时,宋选道:“子瞻有话但说无妨。”

苏轼道:“大人,下官走访过凤翔许多地方,询问过许多百姓。最令他们惧怕之事就是衙前之役。我又查阅了近二十年的官府文书,发现衙前之役对百姓的盘剥十分厉害,必须加以遏制!”

苏轼很激动,因此语气也十分强硬。

好在苏轼有欧阳修的照拂,宋选倒是对他格外宽容。

宋选问道:“子瞻可有解决之法?”

苏轼道:“下官发现,许多押送之物并非急迫,却也要劳工们在涨水的时候冒险押运。就算朝廷要得急,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想官家知道也不会愿意看到凤翔百姓牺牲性命。

然,凤翔乃关中咽喉之地,物产丰富,连接着边塞军民的物资和朝廷所需,押送十分重要,不可荒废。陆路虽慢,但最安全,水路便捷,亦可错过涨水期而行进。”

宋选面露难色:“子瞻,你说的我不是没想过,但必须要上奏朝廷获得批准才行。”

宋选为人中规中矩,担心奏表令官家和朝廷不悦,一直不敢言明。

偏偏苏轼是个率真之人,只要为了百姓,哪怕得罪人的事也是毫不退缩的。

“大人,下官这就去写折子上表朝廷,恳求大人暂时令押送之事缓行。”

宋选想,苏轼是欧阳翰林和韩琦宰相都欣赏之人,想必两位大人也会替苏轼说话,遂同意了苏轼的建议。

信使快马加鞭入京,带着苏轼写给官家的奏折。

此外,他还同时给欧阳修和韩琦写了公文,极言民之所最畏者,莫若衙前之役,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