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兄弟俩第一次分离(1 / 3)

苏洵笑着拉住莫愁的手:“还是女儿贴心!”

莫愁笑道:“哥哥们也不赖啊!进士科和制科都双双入榜,爹爹,做人可不能太贪心。”

冲着两个儿子,苏洵完全两幅面孔:“你们两个臭小子不给我惹我生气就好了!”

苏轼自嘲道:“是,我和子由顽劣,只有莫愁是爹爹的心尖肉!以后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家来说亲,爹爹才会点头!”

苏洵道:“是谁家都好,千万不要是王家!”

哎哟,爹爹这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姓王的都遭殃了。

苏轼和苏辙面面相觑,笑而不语。

不久以后,苏轼和苏辙的任命就下来了。

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苏辙被任命为商州军事推官。

虽然苏轼大宋百年来的第一,但是照例要从低处爬起。

凤翔府地位险要,虽然官职不高,但十分锻炼人。

终于能够入仕实现自己的抱负,苏轼内心是喜悦的,只是想到要和家人分离,尤其是最亲密的子由弟分离,就纠结难当,仿佛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这日,苏辙把父亲和哥哥都请进了书房,对父亲和哥哥恭敬作揖后,他才开口道:“父亲,哥哥,我想推辞任命留在京师。”

苏轼一听比父亲还着急:“子由,我们经过了无数次的考试,又挨了这许多日子才等到朝廷的任命,若是错过,下一次又不知是何年何月。”

苏洵也急:“三郎,因你母亲去世,你们已经错过了三年,如今是大好机会,不能再错过啊!”

苏辙道:“父亲,哥哥,你们且耐心听我说完。无论是做官也好,种棉花也罢,都是为了百姓的日子能够过得好一些。所以子由认为,无论在何种位置,只要目的一样就行。况母亲已逝,父亲年事已高,这么多家眷都在京师,南园必须有个男人撑住才行。”

苏轼沉默了。

是啊,若他和弟弟都走了,京师就只剩下父亲孤家寡人了。

这些年家人也有意无意提及过给父亲续弦,可他坚持不肯。

父亲性格本就执拗,自母亲去后就更是变本加厉,没有人在身边陪伴约束,若出了什么事,这一大家子人该怎么办?

苏洵道:“子由,哪个男儿不想干一番大事业,如太史公、韩昌黎一般青史留名?父亲再说得俗气一点,哪个学子寒窗苦读不是为了跻身朝廷,官运亨通?你比爹又才气,我不需要你为了放弃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