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储君之位(1 / 3)

“卿来得正好,司马光等人为了殿试的文章吵得不可开交。这篇策论你先看看,说说你的看法。”

赵祯话音刚落,张远山就把试卷送到了包拯手中。

包拯一看就知是义弟的文章,此前苏辙就一字不落的给他复述了一遍。

囫囵看过之后,包拯道:“禀陛下,老臣今日正是为了此篇策论而来。”

赵祯吃惊:“你并非阅卷官,如何知道文章内容?”

阅卷是非常保密的工作,阅卷官哪怕是家人也不能透露一个字,怎么包拯就知道了?

包拯如实回答:“不敢欺瞒陛下,这篇文章是我的义弟苏辙所写。”

“苏辙?义弟?”

赵祯又惊又奇。M.

他连忙命人揭开封印,考生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眼前,果然就是苏辙!

赵祯道:“卿缘何称苏辙为义弟?”

包拯隐去了一些内情,道:“我和义弟一见如故,脾性相投,所以我硬拉着他和我结拜为异姓兄弟。”

赵祯笑了:“看了苏辙的这篇文章,我倒是明白你为何会欣赏他了。因为你们的脾气一样臭!”

面对官家的打趣,包拯承认道:“官家说得极是,因而我才会推荐他入制科考试。义弟考完就见过我,说了文章的内容,生怕官家会迁怒他的家人。我告诉他,官家宽仁待人,不会因为被面刺过失而处罚言官。”

赵祯道:“包拯,你这是给朕戴了一顶高帽子。”

包拯躬身道:“官家了解我,我并非趋炎附势之人,更不会因为亲疏而违背心意。我当初推荐苏辙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恳请陛下推迟考试也是爱才若渴。而今我来为义弟求情,亦并非他和我关系非凡,老臣不想官家和朝廷失去栋梁之材,肱股之臣!”

赵祯把视线落在试卷上,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文采斐然,内容亦不空洞,只是有些地方言之太过。我会让评选官给一个合适的等级。”

包拯也承认义弟有些地方不够妥当,遂拜谢道:“官家心胸旷达,朝廷有更多敢直言的谏臣是朝廷之福,大宋之福。老臣还有一事禀告。”

赵祯道:“卿但说无妨。”

包拯道:“储君之位一直空悬,望陛下早日立下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一说起立太子,赵祯就心情郁结。

他的几个儿子都早夭,没一个活到成年。

想他赵祯勤政爱民,也不滥杀无辜,为何落得没有儿子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