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不要轻言放弃(3 / 6)

时间内就看出快船防守端的花样,并找到了应对的方法——低位单打。

不得不说,NBA的战术有时候就是一种循环,相生相克。

从篮球诞生、兴盛之日起,低位进攻一直都是球场上的主流。

毕竟越靠近篮筐,得分越容易。

不过随着篮球技战术不断发展,低位进攻的地位也在不断降低。

80年代,场上几乎每个球队,从中锋到后卫都会背身低位进攻。

哪怕是控卫都能撅着**往里顶,低位背身单吃防守人。

大部分战术发起,都是从球员低位背身持球,搅动对方防守阵型开始。

到90年代,尤其是1995-1997三分线缩短这几个赛季,低位成为球队核心球员专属,其他球员以面筐和定点投射为主。

21世纪开始,低位背身逐渐成为巨星专属秘技,季后赛专用技能,某些时刻的特定战术,而不再是常规战术套路,更不是战术起手式。

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内线低位怪兽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球场进攻的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强,Flow战术也是因此应运而生。

相应的,包括迈克-马龙很多教练开始逐渐思考和使用的大规模换防,联防,乃至无限换防,来针对当下大量挡拆、传切战术对防守阵型产生的撕扯效应。

进攻方流动起来,那防守方自然也要跟着流动起来。

不停的换防,能最大程度减少防守阵型的缝隙和被撕扯。

但相应的,要说什么样的进攻,能最好的对付大量的换防?

其实一切又转了个圈回到原点,对付大量换防最好的策略就是低位持球单打。

因为进攻方永远是占据主动的一方,你不是爱动么,爱跟着换么,我干脆不动了。

这就叫以静制动,同时因为对手大量换防,甚至无限换防,那必然会出现防守上的错位。

在低位进攻强盛,内线低位巨兽遍地走的时代,大量换防是根本行不通的。

你这是在给对手制造错位单打的机会。

如今随着低位单打的消亡,以及三号位全能锋线的崛起,场上位置模糊,换防才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用。

所以说,就像时尚是个循环一样,那些被历史丢弃的东西,并非完全无用的,他们只是暂时隐藏了起来。

历史的车轮总有一天会转回去,即便不转回去,那些看似落伍的东西,一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