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海防之重(2 / 3)

个官员了。

实在是嘴皮子酸啊。

因此一连近十天之久,朱由校再也未出乾清宫半步,就连后宫的嫔妃都没有去宠幸。

不止是为得几天安静清闲的日子,实在是这积累的政事和奏疏实在太多,只能加班加点的干活。

可也是在这几天,整个京师都已经快要翻天了。

大臣每日不辞辛劳,不顾烈日当天,坚持跑到午门外跪谏。

希望能以这种方式,得以觐见皇帝,当面进行劝谏。

朱由校依然是无动于衷。

他唯一关心的就是,他吩咐的差事办的怎么样了,这次抄家所得,又能有多少。

因为他又要一笔大开销了,袁可立的登来镇,以及水师的建设和规模,已经完全步上正规了。

>

水师的舰队,虽然不如永乐年间那么庞大,可也不容小嘘了。

光是大大小小的战舰船只,就已高达两千艘之多。

当然这其中也只有几百艘可海战的舰船,其余大多为物资或军队运输所用。

这些船只,都是袁可立费尽心思,从沿海各卫抽调征集而来,其中也有不少的民船。

虽然不能与西方的远航舰队比拟,可以目前的实力来看,守住大明沿海的这一亩三分地,已然是足够了。

港口、舰船、水手、官兵既然已经建设完毕,那就要开始着手组建真正的海军了。

这才是真正需要花钱的地方,前期所砸下去的数十万两银子,不过是打基础而已。

想要组建真正的具备海战实力,且合格的海军舰队,就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教官来专业训练。

有这丰富的大航海经验,以及各种规模海战经验的西洋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他们对于火炮的运用,以及海战的战术方式,都是远强于此时的大明的。

可这些西洋人,那都是死要钱的玩意。

更何况还要研发建造更大更强的战舰,最好是能重郑和当年出海所用之宝船。

可这显然不现实,因为图纸早已被刘大夏给藏了起来,工艺也失传上百年之久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就气的不行,当即下令,将刘大夏挖坟鞭尸,全族流放辽东,世代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