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索要巨款(2 / 3)

少。

而且还在无限的增加,一年比一年多。

这差事不管换谁来都顶不住啊。

“回陛下,臣忧虑的,就这两件事!”

其实他现在面临的难题远不止是税收和兵工厂,以各种名义向他讨要钱粮的,多到数不清。

六部九卿就不必说了,地方上的官员也好似商量好了一般,要钱的奏本在几天之内全部送到了他的手上。

内容也大致差不多,无非就是讨要积欠的官员俸禄,以及当地要修路造桥之类的利国利民的政策,请求朝廷拨发钱粮。

就这些理由,程国祥还真的不好拒绝,毕竟都是占在道德大义上,有理有据的。

>

不过这些不过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还能应付的过来,皇帝日理万机,如果事事都亲自操心过问,那要他们这些大臣干什么。

程国祥还是比较要强的,他本就是被皇帝给破格提拔,任用为户部尚书的,不要说朝堂中的百官了,就是户部,不服他的人也不计其数。

所有的人都在等着他失败,而后便立刻上书奏言皇帝,把他给罢免了,然后赶回家去,甚至会让他步叶向高等人的后尘。

他的这个位置实在是太关键了,只有他们自己的人,坐到这个位置上,他们才能掌握主动权,去和皇帝分庭抗礼。

这其中的利害他看的清清楚楚。

陛下登基以来,基本上把朝堂里五品以上的实权官员清洗了一遍,然后从西北和两广这些偏僻地区调任了一批官员。

而主要的尚书侍郎这些,大半都是破格任用的,就比如他和宋应星,完全是不合规矩的。

他为官也有些年头了,官场党争见的也不少。

他是从心里佩服皇帝的,敢于直接硬刚,虽然是残暴了些,可效果和改变也是有目共睹。

现在的办事效率,比起万历年间来何止快了几倍,那些御史言官也不敢天天上书奏喷皇帝了。

但他知道,这只不过是一时的,皇帝就算杀再多的人,可只要大明朝还在,官场还在,就根本无法去彻底根除。

自上任以来,处处小心谨慎,绝对不做出格之事,一切都是按规矩来办,就是怕成为他们发难的突破口,借机打压皇帝。

这两件事,对于朱由校来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