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280章 姗姗来迟的宋人(2 / 6)

念及祭先之恩,很有可能会再放竖牛一条生路,所以,为以防万一,他不得不如此出言提醒。

可谁知李然闻声却是一笑,不以为然道:

“呵呵,大夫多虑了。竖牛之事,然自有分寸。”

李然其实十分清楚,当初之所以在郑邑要放了竖牛一条生路,一方面是因为看在祭先的面上,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竖牛在当时并不能死。

当时就是为了放长线,才得以确信了鲁国季氏与郑国丰氏之间的勾当。

而如今的情况却早已不同了,所以接下来的事,更无需再考虑其他。

子产听罢,这才稍稍是放心下来,面露些许宽慰之色。

“对了,宋国来人了么?”

李然忽的如是问道。

此番申地之会,鲁国已经确定不来,那么还有与庆封有着密切联系的,便只剩下宋国。

“宋国?似乎还没消息。”

子产摇了摇头,也不太肯定。

听罢,李然又陷入了思索之中。

庆封,作为撬开竖牛,鲁国季氏、宋国华氏乃至郑国丰氏背后势力的关键突破口,鲁国季氏的缺席,也足以说明他们的确是心里有鬼的。

而宋国如果也不来的话,那便说明之前他的猜测完全是正确的。

可一旦如此,显而易见的,鲁侯的境地就会变得十分的困难。

当然,这些个烦心事,李然却并未告知子产,毕竟这些都是鲁国的事情,跟子产倒也没什么直接联系。

……

翌日,李然便又得到了消息,宋国已经确定派人前来参加盟会了。

而且,此次前来的还是三個宋国的大人物,分别是太子佐,向戌和华费遂。

宋太子佐,子姓,宋太子,名佐,乃当今宋君(宋平公)之子。

宋国在春秋历史当中可能并不出彩,可能许多人都对这个国家只限于听说过。即便是有所了解,大概也只限于那一场泓水之战。能够为人们所熟知的,大概也只有宋襄公的满口仁义道德,以及徒有虚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但其实呢?宋国在这一时代相对还是比较活跃的。尤其是先后两次“弭兵之盟”,说起来倒还是宋国一手促成的。

作为晋楚之间的媒介,为整个中原地区是争取到了几十年的和平。

而眼前的这个太子佐,也就是后来的宋元公,其实也是很值得一提的。

话说当时宋国的重要官职,一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