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风向在变化(2 / 3)

亏了国瑞。如果他放弃邳州,那我们就危险了。不过,蒙古势大,邳州一座小城,怕是坚守不了多久啊!”

黄权道:“相公,那我们还在等什么,必须立刻给予支援,否则邳州一破,蒙军突然淮南,我们想撤都来不及了。”

全子才叹息一声,“你当本帅不知?奈何我等武臣,调动兵马,做出决策,都需要朝廷首肯。”

正说话间,一将匆匆入内,行礼禀报道:“启禀相公,斥候回报,蒙古大军正在洛阳集结!”

这话一出,堂上皆惊,黄权道:“相公,蒙古人这是要对我们动手啊!”

全子才神情严重起来,“来人,速将探知军情,报给楚州赵相公!”

楚州。

邳州那边开打,坐镇楚州的赵葵,也相当的不安。

现在朝廷战和未定,开封和江淮都得感谢赵泰撑在前面。

两淮制置使司衙门内,赵葵看完全子才送来的情报,面沉如水,一旁幕僚道:“相公,看来蒙古人的目标,乃是我们大宋啊!”

赵葵呼出一口浊气,“给本官写封奏疏,立刻送到临安,请朝廷尽快做出决定,另外再请禁军,充实淮南一线,以备不时之需。”

前线气愤紧张,临安方面却犹豫不定。

自从去岁入洛失败后,临安的风向便发生了变化,而这个变化的关键,便是大宋皇帝赵昀的心态转变。

去岁入洛失败,对于赵昀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大击。

在罢免权相史弥远后,赵昀开始掌握南宋大权,而作为一个刚掌握权利的帝王,赵昀自然想有一番作为。

因此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赵昀还算勤于政务,对于国事都是亲力亲为,希望能够光复祖宗基业。

在宋军入洛之前,赵昀对于主战派抱有厚望,全力支持郑清之北伐,可是不想端平入洛,却以失败告终。

宋军损失三万精锐,只收复开封,大军败出洛阳,让赵昀非常失望。

他原本以为收复中原很容易,可在遭受挫折,发现蒙古人不好打后,内心的态度便悄然变化了。

赵昀心态的变化,郑清之自然感受到了,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赵昀对史党的态度。

在史弥远死后,临安的史党都被郑清之排挤出朝廷,或者远离了权利核心,可最近原本被冷落的四木三凶,又再次被赵昀启用,李知孝更是重新位列宰执之列。

这便让郑清之感觉到了危险,党争的弦当即就绷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