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理政(二)(2 / 3)

薄田也不愿送孩童入学,还有的孩童死活不愿意入学,有一部分因为是女童的缘故,被限制在了家中,做些手工活计。”

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孩子读书的。

至少有的百姓就是如此。

如今炎黄来钱的途径很多。

狩猎、商贾、种田,甚至于成为一名家丁护院也不是不行。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百姓选择多了。

倒是对这样的学府不在乎了。

比如有些有钱人,他们不入学府,依旧能够享受到比入学孩童还要好的教育,他们又如何会入学呢?

“教书育人乃是国之大策,也是炎黄之基,主公说过,炎黄教育不能落下一人。文司长,这部分人还需要努力一番,切莫任其在外放任自流。”诸葛亮想了想,倒是觉得这样的理由是合理的。

有的人是有钱,有更好的条件,这部分人不用管。

但更多的人是愚,要处理这些愚人,问题还是在教务司身上,这非是政令能够解决。

就拿主公秦天纵跟他讲的事例来说。

在蓝星,有些人早上发的扶贫猪牛羊,下午就成了盘中餐,后面三百六十四天吃洋芋、红薯之物。

这就是部分百姓的局限性,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深谋远虑。

启迪民智,这非是一时半会能够生效的。

“是!阁主放心,卑下定当竭力。”文翁感觉压力山大,不过倒也松了一口气。

幸好没有责怪于他。

教务司这些日子以来算是整个炎黄花钱最多的部门之一。

几十万孩童的修炼,从筑基到功法武技修炼等等,这都是一笔极为昂贵的费用。

光是财政处拨款就达百亿之多。

这可是让一众同僚羡慕不已,有的人甚至天天嚷嚷削减开支。

也幸好下面人争气,倒是交了一份比较优秀的答卷,这从诸葛亮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

“农务司呢?”诸葛亮看向李湖。

李湖深吸了一口气,忙是站起身。

“回禀阁主,根据农务司统计,近日以来因为屯田令的颁布,百姓开垦热情高涨,共计开垦出三百六十七万亩良田熟地,季度轮产产量七千余万石,各类瓜果蔬菜也有近三千余万斤,其产出已经完全能够供给炎黄百姓所用。”

所谓的季度轮产,乃是炎黄民营田的专有名词。

炎黄以天灵稻为主,辅之以其他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