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杨家军归来(2 / 3)

史上第一败家子 墨书 1131 字 9个月前

来以为皇帝不追究就算是好的了,没想到皇帝不仅不追究,还打算给他名分,叫他把私兵变成禁军,还交给他的人带领。

这放在别的朝代,或许并不稀奇。

可是大兴却太稀奇了。

大兴之前,这片土地上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乱,各地藩镇割据和武将拥兵自重。

这个教训让大兴的开国皇帝铭记于心,所以对军队的掌控更是高度关注。

大兴建立之初,便订下了所有兵权收归中央的国策。

此后二百余年,大兴最精锐的数十万战士都集中在皇帝亲自统领的京城禁军。

地方将领手中的厢军,尽是老弱残兵,还要受到各级行政官吏的掣肘监视,再加上经常无缘无故调动,最后形成了“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唯一的例外是杨家军。

因为杨家军一直驻扎在边境,是大兴抵御外族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而自大兴建国起,来自外族的入侵始终没有停止过。

东有东夷,北有北戎,西有西羌。

这些胡族也都围绕着大兴建立起了不小的政权,对大兴造成了极大的威慑力。

而除了杨家军,竟没有另外一支军队能够压制得住这些胡族。

每次朝廷想收缴杨家的军权,叫禁军前去换防,边境便会爆发大战,到后来的这几十年,便再也没有人提过这件事情。

但这件事始终是大兴历代皇帝的一块心病。

所以二十七年前,先帝才会那么容易中了离间计。

宋赵广旧事重提道:“杨家军古来有之,若非先帝昏庸,自毁长城,大兴岂会落到这般境地?朕如今不过是物归原主,并无违反祖宗家法。况且朕相信,杨爱卿满门忠烈,世代忠君爱国,绝不会作出梁定安那般的事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杨门惨案和炎京失守就是前后脚的事情,谁也不能否认他们的因果关系。

百官顿时无话可说,无法反驳。

宋赵广想着竟又提议道:“还有那李贵旭之子李世乾,向朕投降,为表大兴天朝上国的宽宏大度,朕没有杀他。他手底下还有接近两万骑兵,也异同并入杨家军旗下吧。”

“陛下,这万万不可啊,如此一来,杨家军便有五万之众,还有两万骑兵,这绝对不行。”

周耕读立刻跳了出来,剧烈反对。

一骑可当步卒八人,这两万骑兵,在战场上的杀伤力便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