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深入敌营 (二合一)(2 / 7)

甚以往。

要知道于谦整编京师卫戍部队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自然是为了更好防守住京师九门,不至于各门守军战斗力失衡被鞑虏找到薄弱点突破。

另外一点,事实上于谦在执行着削弱沈忆宸军权的决策。

京师二十万卫戍大军,沈忆宸独掌半壁江山,哪怕不考虑什么威胁皇家的因素,站在家国天下的角度也必然要对其进行虚弱跟压制。

否则再进一步下去,谁也不敢保证沈忆宸会不会忘记初心,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平衡之道,永远是官场最为基础的运转规则。

于谦这种不徇私情,始终站在家国天下角度考虑问题的做法,对于百姓社稷而言是幸运的,天底下难得出现这样的好官,可对于他个人而言,注定了日后的悲惨命运。

好比历史上石亨抱着对于谦举荐的知遇之恩,京师守卫战后心存感激想着要回报恩情。可于谦这人刚正不阿,财气酒色样样不沾身,送点礼都不知道该送什么好。

于是乎石亨左思右想,把目光放在了于谦的儿子于冕身上,向景泰帝朱祁钰上疏保举为官。

本以为这是桩好事,却没想到朝堂上于谦义正言辞的拒绝,还当着皇帝跟众大臣面呵斥道:“石亨身为朝廷大将,却不举荐贤能,提拔有功将士,反而遵循私情保举吾子。”

“此乃误国误民之举,应予惩戒!”

京师守卫战后的石亨,都已经因军功进封为武清侯了,结果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报恩之举,会被于谦这般不留颜面的“当众打脸”。

此事之后,石亨就跟于谦恩断义绝,再后来夺门之变成功,更进一步报复诬陷,导演了一场明朝有史以来最大的冤案。

历史改变了,于谦依旧是那個于谦,哪怕沈忆宸曾经对自己有恩,他也会为了社稷安定限制对方的军权。

只不过从结果来看,好像于事无补。

伴随着大明将士震天的呼喊声,沈忆宸在数万人的目光注视之下,率领着和议出使团队,来到了蒙古大军的营地面前。新笔趣阁

此时的蒙古大军,确实与沈忆宸在土木堡见到的模样大不相同,他们身穿着跟明军同样的制式战甲,仅在外面加了一些皮毛装饰物,更彰显出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

核心中军营地驻守的是瓦刺部族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