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莫问前程 (二合一)(1 / 7)

>

世上忠奸并无定律,哪怕卖国如汪精卫,也曾满腔热血化作孤胆英雄,不惜以身殉国刺杀摄政王载沣。

被捕入狱后,更是写了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般慷慨激昂的诗句,此时谁又能想到这名青年, 会成为未来的头号大汉奸?

徐珵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去冤杀于谦,他最多只能算一个人品差追求权势之人。要是再加上治理黄河水患之功,可能历史正面评价还要大于负面评价。

对于还未发生的事情,沈忆宸不愿意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以“莫须有”之名提前判定徐珵的罪名。

所以功是功,过是过。《治水策》乃徐珵所书写, 这就是属于他的功绩,沈忆宸同样也不会夺占。

“沈修撰今日还会来东阁廊房吗?”

当吏部官员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 徐珵转身朝着身旁中书舍人轻声问了一句。

如今沈忆宸卸下了翰林院修撰一职,理论上就无法再入东阁进学了,徐珵不知他还会不会前来。

“沈修撰的值班廊房还未腾空,他应该会来取走私人物品吧。”

中书舍人不确定的回了一句,沈忆宸也很有可能让下属把物品给取走。

“我去沈修撰的廊房等他。”

说完这句话后,徐珵就沿着长廊,前往东阁大殿另外一侧的沈忆宸值班廊房。

此时房门是禁闭的,从窗台向内望去空无一人,桌案上还摆放着书籍跟底稿,《寰宇通志》四个大字是那么的引人瞩目。

这一刻,徐珵心情更加复杂了。

他孤注一掷上疏《治水策》,上不是为天子, 中不是为万民,下更无关所学。

属于纯粹的投机主义者,看到了一条快速升官的途径, 冒着风险去赌一把而已。所以徐珵在得知沈忆宸取代自己去山东治水后,第一反应就是抢夺功劳。

现在徐珵有些明白了,沈忆宸治水与自己所求并不相同, 他是真心想要用毕生所学,去拯救苍生万民。

就在徐珵心中感慨万千的时候,背后传来了沈忆宸的声音:“徐前辈,你是有事找寻晚辈吗?”

沈忆宸并不知道吏部文选司,已经下达了徐珵的升迁令,见到他站在自己廊房门口,还以为是有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