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胡笳催肠断,泛雾弄弓弦上(1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131 字 2023-05-20

以清谈为务,即臧否人伦,品评人物,有点儿类似魏晋“中正”的雏形。

许邵与太史慈毫无联系。

太史慈之所以不被扶正,实际是刘繇顾及扬州大姓的感受,不敢彻底“用人唯亲”。

刘繇在扬州,大抵推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绥靖政策,与江东豪族搞妥协,这一点与袁绍、刘璋如出一辙。

塔读>

刘繇割据丹阳郡与吴郡,从他派遣笮融助战朱皓的记载(见《献帝春秋》)来看,他还试图将手伸往豫章郡;

注意:三郡均在长江以南。

一言蔽之,一个扬州两个牧,袁术牧江北,刘繇牧江南。

彼时的江北也写作江西,江南也写作江东,所谓“孙策东渡”,即江北的袁术,攻伐江南的刘繇。

从刘繇死后的宗族部曲待遇来看,孙氏兄弟与刘繇关系还算不错。

刘繇的继承人太史慈,被孙策收编,委以重任;

刘繇的儿子刘基,在吴国官至大司农,颇受孙权信重。

(孙)权为骠骑将军,辟(刘基)东曹掾,拜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权为吴王,迁(刘)基大农(即大司农)。--《吴书刘基传》

刘繇死后,孙策还曾假惺惺地对太史慈说:“昔日刘繇指责我替袁术攻打庐江,可谓不识大体。”

(孙)策谓(太史)慈曰:“刘牧(指刘繇)往责吾为袁氏(指袁术)攻庐江(指陆康),其意颇猥,理恕不足。”--《江表传》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此话固然是孙策在杀害陆康之后的“自我狡辩”,但也不难看出,刘繇所奉行的,实际是与江东大姓妥协的绥靖政策。

顾、陆、朱、张为吴郡四姓,因此陆康之死,使得刘繇甚为不悦。

当然,侧面说来,本来在扬州江北只有淮南一地的袁术,在吞并庐江之后,占据了长江上游地区,自然使得下游的刘繇更加惊惧,加速了与袁术和孙策的反目。

孙策的部曲构成也极有意思。

孙策出身扬州吴郡富春县,东渡即返乡。

如果从地缘环境上看,孙策自北而南,应该是“众人夹道庆贺,欢迎少年英雄归来”的史诗剧本。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孙策所过之地,多所屠戮,扬州大姓被诛杀殆尽,人尽寒心。

这与孙策的“部曲构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