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燧发枪(2 / 3)

扬明 柯久 1102 字 2023-02-22

,没有召见的毕懋康了。

今年五十余岁的毕懋康,头发早已发白,听得朱由校的声音后,心中一暖。

"臣,愧不敢当。"

他虽为文臣,但却酷爱火器,此前治理地方的时候,他曾多次深入兵营,与军士们探讨火器的弊端。

但是作为"技术型官员",他却不为彼时的大明官场所喜,虽是曾官至敛都御史,但很快就被排挤出京。

"朕听闻,毕卿的研发有了重大进展?"

强压住心中的激动,朱由校宽慰了毕懋康几句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提起了来此的目的。

听到此话,最熟悉朱由校的徐光启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朱由校的急切都已经写在脸上了。

"不敢隐瞒陛下,臣倒是在我大明现有的火铳之上,做出了些许改进。与那些西人口称的燧发枪有异曲同工之妙。"

许是提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毕懋康不再有所拘束,脸上闪过了一抹兴奋之色,为朱由校介绍起了这"燧发枪"的优势所在。

现有的大明火器种类不少,但都一个通病,便是发射速度较慢,且一到了下雨天,便如鸡肋一般。

按照毕懋康的描述,由他改进的"燧发枪"克服了大明火器的通病,不但大大提高了换弹速度,还可以在雨中使用。

这一番话,听得朱由校身心愉悦,连连点头。

"威力如何?"

朱由校转头又开始关心起了威力问题。

倘若准度以及换弹速度上去了,但是威力却下降了,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威力倒是没有太大区别,与我大明以往的火铳相似。五十步破甲,八十步能伤敌。"

毕懋康为朱由校做起了解释。

"好,做的好。"

听得威力没有下降,朱由校大为满意。眼下辽东建奴还没有像后世一样彻底掌控辽东,并掌握了制作铠甲的技术,他们眼下身着的铠甲大多数都是昔日从明军以及蒙古劫掠所得。

而且数量也没有多少,远不足以覆盖全军。

即便是**人给建奴提供了一批棉甲,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眼下这燧发枪产量如何?"

关心完了质量问题,朱由校又问询起了产量,同时心里隐隐的有着一丝期盼。

倘若此物产量低下,那他的价值便大打折扣了。

"凭借着现在的人手,若是全力生产,怕是一月可生产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