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2章 设立税课司(2 / 3)

扬明 柯久 1095 字 9个月前

国朝初年,太祖朱元璋为了快速恢复民生,定下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人施加种种限制,但唯独疏忽了"商税"这一条。

其标准之低,堪称历代之最。

随着成祖朱棣靖难成功,大明朝的**核心也随之迁移到了北京,进一步凸显了南直隶经济命脉的重要性。

此后历代大明天子倒也不是没想过整饬商税,只可惜每每提出,便会被出身南直隶的官员们以"祖制"亦或者"与民争利"等借口挡回来。

昔年武宗正德皇帝便是因为想要对南直隶的贵族阶级动手,最终落了一个"落水而亡"的下场。

但却含有人知晓,武宗皇帝落水的地点,正是在南直隶淮安府的清江浦,于民间享有"漕运四都"的美誉。

时光境迁,曾经于南直隶呼风唤雨的魏国公府已是轰然倒塌,独领风骚的"东林君子"也是泯然众人,甚至连富可敌国的富绅豪商们也是先后被朱由校整饬。

从明面上来看,偌大的南直隶,好像再也找不出一股可以与天子对峙的势力。

"陛下圣明,老臣遵旨.."

相顾无言间,一道坚毅的声音于南书房中悠悠响起,抬眼望去,正是内阁首辅方从哲。

一语惊醒梦中人。

有了方从哲带头,南书房中鸦雀无声的朝臣们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不管心中作何感想,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出身南直隶的世家大族,皆是一脸敬畏之色的躬身应是。

至于在另一侧作壁上观的勋贵们更是眼鼻观心,不置一词,昔日南直隶之所以隐隐有"听调不听宣"的趋势,不就是因为那些世袭罔替的南京勋贵从中推波助澜吗。

他们这些人身份本就敏感,此时还是默不作声的好。

"既如此,着户部,吏部,督查院即刻派遣能臣干吏,赶赴南直隶各府县设立税课司。"

"从下半年开始,南直隶的税收不再归于地方,尽数上缴中枢!"

片刻过后,朱由校不容置疑的声音便是在南书房中响起,震得不远处半开的窗柩都是隐隐作响。

归根结底,南直隶这些富绅豪商,达官显贵们之所以有底气敢与朝廷对峙,其底气无外乎便是驻扎在城外的南京大营以及占据整个大明赋税七成以上的税收。

正因如此,昔日的魏国公等人才敢有恃无恐的与朝廷对峙,因为南直隶的税收并不直接交予中枢,而是由南京户部代为掌管。

这一来一回,其中的猫腻可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