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6章 苏州事(2 / 3)

扬明 柯久 1095 字 9个月前

匾额上刺着鎏金"刘"字的府邸,周围聚拢的家丁人数最多,腰间还系着棍棒等物。

若是放在国朝初年,无论是刺着鎏金"刘"字的匾额,亦或者这些腰间系着棍棒的家丁,都足以令府邸的主人吃上牢狱之灾,但在诸多"规矩"皆是名存实亡的今天,早已无人在意这些,就连城中的巡抚大人都懒得计较这些细枝末节。

久而久之,也将此间府邸主人的名声越来越大。

到了现在,凡是在苏州府城居住过一段时间的,几乎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百晓生"的名号,知晓这位在整个南直隶官场都享有不菲影响力的**攒客。

据传闻,"百晓生"本名叫做刘生,早年间不过是苏州城中的青皮无赖,因为万历年间的抗税风波,得了彼时城中织造太监的赏识,继而一步步发家致富。

虽说其出身微末,但因为善于媚上欺下,又懂得做人,在整个朝不保夕的南直隶官场,刘生竟然渐渐成为了"不倒翁"式的人物。

这些年,凭借着各式各样的手段,刘生也逐渐成为了拥有诸多织厂,手底下养着不少织工的传奇行首。

虽然在群龙卧虎的苏州城中,刘生的势力不算最大,但因为其"**攒客"的身份,城中的织造商们还是隐隐以其为首。

好在刘生也知晓自己发家致富的根本所在,平日里的绝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维系诸多关系网之上,对于手中的织厂生意并不太在意。ωωw.Bǐqυgétν.net

正因为没有太过直接的利益冲突,苏州城中的织造商们方才愿意默认了刘生成为城中行首的事实。

...

府邸深处的书房之中,一袭华服的刘生面色阴沉的端坐于案牍之后,修长的手指毫无节奏的敲击着,胸口起伏的厉害。

良久,刘生幽幽一叹,将身前桌案,已然有些褶皱的几封书信拿起来,借着身旁的烛火,将其烧为灰烬。

今日已是三月二十五了,算算时间,距离南京城中的那场"骚乱"已然过去整整五天,料想从背后推波助澜的南京勋贵及兵部侍郎毛一鹭应当早已招供了。

换句话说,南京城中的徐允祯等人应当已经知晓这些不甘心束手就擒的勋贵们针对于整个"漕运"制定的计划。

南京城的骚乱已是被镇压,漕运总督李养正也是成功抹除城中漕军不满的情绪,并将巡按御史崔呈秀揪了出来。

现如今,整个漕运四都仅剩下自己所在的苏州府及杭州府尚没有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