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章 京营玄机(上)(2 / 3)

扬明 柯久 1087 字 9个月前

"鲁钦奉命提督南京大营的时候,南京大营尚有十五万人的编制,但随着鲁钦离任,这兵册上的数字便是与日减少。

要么是逃兵,要么是病殁,甚至还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殉国"?

如今南京大营在册兵力已是不足十二万,竟有整整三万士卒"不翼而飞",而且这还是南京魏国公府,灵璧侯府等一众老牌勋贵轰然倒塌之后的结果。ъìQυGΕtV.net

尤其是观瞧兵册上记载的"操练"记录更是要追溯到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在任的时候。

"大人息怒.."

见上首的徐允祯终是窥破了其中的"玄机",官厅中的将校们在面面相觑之后,便是不约而同的跪倒在地,一脸惊恐的说道,但心中却是隐隐涌现些许不以为意。

早在"土木堡之变"过后,大明边军开始盛行"吃空饷",尤其这南京城天高皇帝远,又不用承担"平乱剿匪"的重任,军中将校自是肆无忌惮的上下其手。

昔日魏国公,灵璧侯等南京勋贵尚且在世的时候,军中这些将校还不敢太过于明目张胆,毕竟就连他们自己都是要仰仗这些勋贵的鼻息存在。

可随着魏国公府及灵璧侯府先后倒塌,三省总理鲁钦也是奉命移驻西南大地,南京大营的这些将校们便是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虽然知晓自己的行径为律法所不容,但众多将校心中却是没有太多的忌惮,丝毫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一是因为"吃空饷"这种事自古有之,整个大明都是屡见不见;二则是众人在心中将此当做一种利益交换,天子将军权收回中枢,却没有将他们这些人"兵油子"一网打尽,无非是忌惮他们在南京大营的影响。

既如此,他们只要保证南京大营的稳定就是了,就算做的过分些,也没有什么打紧的。

毕竟昔日的南京大营几乎可以算作魏国公,灵璧侯等勋贵的"私兵",就连中枢都有些使唤不动。

反观现在,他们虽是贪了些,但起码能够"奉旨"不是?

远的不说,昔日的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便对他们这些人的行径知晓的一清二楚,但除了些许不疼不痒的手段之外,不也没对他们造成太大影响吗?

怎么偏偏面前这徐允祯却是"无事生非"?

"岂有此理.."

眼前众多武将眼眸深处掺杂的不以为意自是没有逃过徐允祯的眼睛,也让其心中怒火更甚,只是还不待其发作,便觉得臂膀一沉。

下意识的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