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王在晋出京(2 / 3)

扬明 柯久 1270 字 2023-06-10

绥军务的朝臣不在少数,无论是督查院左都御史左光斗亦或者曾巡抚贵州,平定当地土司叛乱的兵部左侍郎张鹤鸣都具备这样的资格。

但前者身份虽够,却不通行伍之事,根本不在朱由校的考虑范围之内;兵部左侍郎张鹤鸣资历也够,又有经验,理论上是此次"平乱"的最佳人选,但其已然年近八旬,近些天又一直抱病在家,怕是也难以担此大任。

思来想去,便只剩下了兵部尚书孙承宗以及刚刚自南直隶还朝的南京户部尚书王在晋。

"陛下,微臣不才,愿自请出边,坐镇延绥。"

许是察觉到天子的目光在自己的身上停留了片刻,在一众白发苍苍的朝臣中显得格外年轻的王在晋不由得主动上前一步,冲着案牍之后的天子叩首行礼。

他是万历二十年的进士,初授中书舍人,而后历任福建兵备,湖广参议,浙江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等官职,更在当今天子继位之后,擢升为南京户部尚书,如今也不过五十九岁。

他的履历虽然丰富,但终究是常年在地方任职,于南直隶任职的这些年也含有回京述职的机会,眼下见得天子似有令其"总督"一方,全力平乱的念头,不由得大喜过望。

或许是情绪过于激动,王在晋全然没有注意到案牍之后年轻天子有些复杂的眼神。

轻轻打量着身前一脸激动之色的南京户部尚书,朱由校的脑海中却是下意识的回想起"后世"对于王在晋的记载。

后世的某些学者一度认为,自己身前的这名朝臣乃是唯一能够"改变"大明命运的英雄人物。

"料敌从宽,若是女真鞑子和蒙古人同时兴兵来犯,且当地百姓也是爆发民乱,王卿当如何应对?"

沉吟了少许,朱由校缓缓问道。

闻言,王在晋便是不由自主的抬起了头,看向案牍之后的天子,脸色有些愕然,许是没有料到天子竟然如此敢说。

"回陛下,攘外必先安内,如若蒙古鞑子和女真建奴同时兴兵来犯,臣请暂缓深入河套平寇,整饬陕北,而后图谋河套"

犹豫了片刻,王在晋终是忍不住的说道,但却下意识的看向案牍之后的天子。

他虽然远在南直隶,但也清楚当今天子对于建州女真的重视,将其视为头等心腹大患,自己这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