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突生波澜(1 / 3)

扬明 柯久 1059 字 2023-02-22

深夜,紫禁城。

已是丑时三刻,偌大的皇城鸦雀无声,操劳了一天的宫娥内侍们也是早早的进入了梦乡,唯有乾清宫此时还是灯火通明,大明天子朱由校仍是没有安寝。

"可是将代世子送出宫了?"

望着眼前去而复返的司礼监秉笔,一直沉默不语的朱由校将目光从手中的信件抬起,不平不淡的问了一句。

"皇爷放心,赵大人会将代世子妥善安置。"

闻言,老太监王安连忙躬身称是,本以为天子应当是歇着了,却没想到还沉浸在刚刚与代王世子的奏对中,不能自拔。

"嗯.."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朱由校便是将目光收回,将手中的信件轻轻搁置在案牍之上,身体一软,疲惫的靠在身后的龙椅上。

代王世子虽然来的突然,但京中尚有"十王府",倒是不怕没有地方安置这位未来的"代王爷",由锦衣卫指挥使赵吏亲自安排,也算给足了代王府面子。

但让朱由校迟迟没有就寝的原因,还是因为手中的这封"代王家书"。

"爷,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老王爷如今年近八旬,已是高寿了。"

看着眉头紧锁,一脸凝重的朱由校,司礼监秉笔不由得轻叹了口气,主动出声安慰这位年轻的天子。

他自幼进宫,因为伶俐好学得到了当时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炬的赏识,任命为皇长子朱常洛的伴读,自此陪伴在朱常洛身边二十余年。

彼时的万历皇帝因为宠爱郑贵妃,对其诞下的福王朱常洵也是"爱屋及乌",反观皇长子朱常洛自幼便是不得万历皇帝宠爱,深宫生活也是一直如履薄冰。

一直到了万历二十九年,迫于群臣的压力,万历皇帝才不得不将长子常洛封为太子,但"国本之争"并未就此落下帷幕,福王朱常洵并未前往封地就藩,而是依旧居住在京师。

皇太子朱常洛的处境尚且如此,皇长孙朱由校的处境更是"无人问津",遑论其年幼丧母,幼年经历比之其父还要凄苦。

在王安看来,正是因为这样的幼年经历,朱由校方才格外重视"亲情",例如刚刚继位便是将刘太妃迎至慈宁宫,位同太后;对于异母弟信王朱由检的些许"逾越"也是放任不理。

"大伴多虑了,朕还没有这般脆弱。"

"朕只是担心老王逝去,会令得大同这潭死水,再起波澜.."

不多时,天子清冷的声音在暖阁之中悠悠响起,令得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