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捷报至(2 / 3)

扬明 柯久 1133 字 2023-02-22

往来的行商百姓们皆是停住了前行的脚步,冲着重新翻身上**骑士高声叫好,更有一些上了岁数的人眼含热泪,冲着紫禁城的方向高呼万岁。

自从今上登基以后,不但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就连这胜仗也越打越多。

大明当兴呐!

...

...

紫禁城中,一收到奏报的司礼监秉笔就不顾众人有些惊诧的眼神,提着有些官大的袍服一路小跑,冲着皇后张焉的坤宁宫而去。

"陛下,大同捷报!科尔沁部无功而返,大同守下来啦!"

王安立在坤宁宫外,气喘吁吁的朝着里面高声喊道。

"陛下,大同.."

还不待王安把话说完,紧闭的坤宁宫大门便被猛地推开,天子朱由校的面庞映入老太监的眼帘之中。

“奴婢为皇爷贺!”

老太监猛地跪在了地上,身体微微颤抖,脸上亦浮现出了一抹潮红。

"进来说话。"

朱由校脸色看似平淡如水,冲着王安点头示意,只是其微微颤抖的声音也证明了这位年轻天子的心并不如表面上看上去这般平静。

"请皇爷御览!"

王安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心神,将手中的奏本递给了重新坐在张焉身旁的天子,并重新跪在地上朝着皇后张焉见礼。

"王伴伴快起来罢。"

张焉温柔的声音响起,用手在空中虚扶了一下,示意让王安起身,不必多礼。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此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手中的奏本之上,怕是注意不到王安。

"多谢皇后娘娘。"

王安又是一叩首,方才缓缓起身,并恭谨的站在一旁。

数日之前,朱由校接到蒙古人进犯消息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惊慌。在他的潜意识当中,大同作为九边重镇之首,岂是那般容易沉沦的?

更何况,大同城经过自己的整顿,早已是今非昔比,应当无碍。

而且他隐约记得杨肇基曾在大同驻兵两万,那两万精锐可是货真价实的京营士兵,战力非凡。

至于宣府,他就更加不担心了。

宣府有堂堂宣大总兵杨肇基亲自坐镇,岂是等闲蒙古人可以袭扰的?即便那科尔沁部倾巢而出,怕是也不足为虑。

朱由校甚至怀疑那些蒙古人只是为了打打秋风,并非真的图谋关内。有红夷大炮在,怕是他们稍微吃点苦头,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