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宁教咱负天下人(3 / 3)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闺中……中针线岁前多。”

朱元璋和文武百官隐隐觉得这诗句不错,但因为朱七牛念的磕磕巴巴,所以大家一时还不能将这首诗完整的韵味体会出来。

于是朱元璋干脆让人去拿了纸笔过来,让朱七牛把诗写在了纸上。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写好之后,朱元璋第一个看了起来。

“好,真是好诗啊,一如既往的通俗简略,看似普通,却又极有韵味,是你朱七牛的风格。”一巴掌拍在大腿上,朱元璋笑着夸赞起来。

随即,写着诗的纸被依次传了下去,先是朱标看,然后是其他皇子、胡惟庸、汪广洋等人观看。

看过的人无不赞赏连连!

“好诗,真是好诗啊,颇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韵味。”

“女子在新年之前买布,在闺房之中裁缝、刺绣,最后做成新衣,之后一月就可以暂时停下针线活儿,描眉打鬓准备过新年了,这首诗写的可太贴合皇爷治下的大明繁华盛世了,不瞒各位说,我家中的妻女便在今天之前各为我做了一件新衣,哈哈哈。”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首‘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诗这种事情,真的很吃天赋啊。”

“不愧是朱七牛啊,虽然他的名字实在普通了些,但诗句做的是真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他的另一首诗‘读书须识义,务本重耕田。无行卿与相,不值半文钱’,这小子将来前途无量啊。”

“嘿,老夫要是能写得出这么漂亮的诗句,我非得大摆三天宴席,请诸位同僚、同年都来品鉴一番。”

“他的诗句已经不是漂亮不漂亮的问题了,他的诗句真的是那种……那种很少见的那种,犹如墙脚扎根的小草,好似河边顽强的青石,看起来普通,但又不普通,就……挺让人佩服的。”

“难怪宋濂先生亲自去溧水教授于他,这孩子将来不得了啊。”

宋濂: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