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下)(1 / 3)

如果这位财政大臣认识朱象的话,他就会知道说废话的本事在老朱家是一脉相承的。

那他也就不会在听完朱大牛的话后一脸错愕了。x33

他很想对朱大牛说,皇叔你要不要仔细听听你到底在说什么?

你说的这些别说我了,就连街边的小孩儿恐怕都清楚吧?

转念一想,财政大臣又觉得是自己想当然了。

这样的问题,本就该是这样的答案啊!

自己到底在期待什么呢?

如果这样的回答背后有什么目的,是那位斌王殿下的算计,那这位斌王殿下恐怕也是江郎才尽了。

勉强笑了笑,财政大臣道:“皇叔说的是,只有产业够强大,出产的商品够多,才能挣更多钱,这就像是农民种地似得,种的地多了,到了收成时可不就粮谷满仓吗?”

朱大牛哈哈一笑:“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

财政大臣也不指望能在朱大牛这里寻求什么好法子了,心中失望至极,顺嘴附和道:“可惜我**偏居一隅,人口也不多,实在分不出更多人进入红缎、高丽参采挖之类的产业了。”

朱大牛心中一动,貌不经意的说道:“那你们就想法子把人调过来搞这些嘛,不过哪怕你们这样做了,问题也没法有效解决。

因为宝石、高丽参都不是人多就能增加产出的,若是涸泽而渔,早晚后代儿孙会无福享用。

至于海鲜,你们这里倒是有几种海鲜不错,但如果捕捞过度,也是自绝后路。”

财政大臣苦笑:“把一部分人调过去吗?那其它事情就没人做了,比如当兵,比如种田,短缺人手可不行。”

朱二牛插话道:“你这都是老黄历了,鞑子都被我们大明收拾立整了,你们还有必要养那么多兵吗?难不成我们大明还会打你们不成?

至于粮食,更是笑话,你们的很多人本来就很难靠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活,就算抽调一部分人出来,也不影响秋收吧?

更别提大明如今地域广阔,每年都要余下很多粮食,你们若是缺粮,跟大明买就好了。

只要你们的产业上去了,手里钱够多,还愁买不到粮食?这一买一卖,经济不就搞上去了吗?”

财政大臣也是学过华夏历史的,尤其是大明建立财部又搞出多项政策后,他就没少研究战国时期管仲以经济手段挫败衡山国的典故,深知本国的粮食安全不能交托别人,更不能任由别国搅和本国的商品配比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