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非民无以守国(1 / 3)

朱棣道:“虽然本王对文治不太擅长,但也多少了解一些。

就像你的奏折里说的那样,虽然各地都在仿效你的应天府模式,试图也把水库、农场、新城等一一建造起来,但因为各地官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建造速度嘛,也各不一样。x33

这便导致许多地方的百姓根本就没有太过受惠,有的地方尽管只隔着一条马路,这边是这个县,另一边却是另一个县,这个县富得流油,另一个县却穷的底掉。

如此一来,许多还是过去那个模式的地方的百姓嘛,日子清苦自不必说,还整天盼星星盼月亮想要跟其它地方的百姓过上一样的日子,这种煎熬可不好受,真不如直接搬出一部分到草原来,好让没被搬出的百姓多分一些田地,吃饱一点。”

想了想,朱棣又道:“而有的地方呢,新城建了,农场也集中搞了,水库修了,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可也就是烈火烹油,繁华一时罢了。

一旦相当一部分百姓无事可做闲下来,孩子又越生越多,难保就不会导致人口过剩,负担太大,可碍于户籍制度,他们又不能轻易离开居住地去外地。

若能迁移一部分出来,倒也能缓解压力,保障当地正常的经济发展。”

朱七牛挑了挑眉。

不愧是明实录上被大书特书的明成祖!

看待问题还挺透彻,有点圣主明君那味儿了。

可惜有我朱七牛在,你只能安安心心当个王爷,别想抢我们雄英的皇位。

╭(╯╰)╮

朱七牛叫来一个衙役,将用蜡封存过后的奏折递了过去:“交由通政使司尽快送往京城。”

“是。”

事情都解释清楚了,朱棣却还不急着走,还搁那儿分析朱七牛的用意呢。

“我好像搞明白了更多。首先,你不是白给他们草原和房屋,而是依旧用的两相置换的法子跟他们做交换,如此一来,关内某些地方的人口压力和田亩问题会得到缓冲,辽阔的草原也有了更多百姓帮忙固守,一旦敌人大军压境,这些人立刻就能成为我们的士兵,对吧七牛?”

朱七牛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还有呢?”

“他们过来安家之后,只需几年时间就会彻底扎根,大明才算是真的占领了这块地盘儿,否则就是无根之木。”

“还有呢?”

“这么多牛羊马群经过几年的放牧,必然能养出更多牛羊马来,马匹到时候会成为我们的骑兵的坐骑,而牛羊会成为关内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