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人要懂得惜福,更要懂得进退(1 / 3)

淮安的总管府,一进一进的院子让张皓有点迷路,每一个地方都是雕梁画柱,总管府内竟然引入了一条活水,伴随着这条“河”,周围假山、林木竟然少了许多江南的温婉,反而有点类似于北方的苍郁。这个总管府,跟高邮张士诚的王府比起来,诚王府堪比高邮城的安济院。

身在淮安的张皓还在休养,护卫营就驻扎在总管府中,偶尔想起战场上场景还是会有些反胃,但是张皓还会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为护卫营教授武艺,加深与战士们之间的感情。

张士诚对自己的儿子也确实没有留手,就是把每个军营的最强力的百户营组成了这个护卫营,战斗力可想而知,那天晚上以损失五十余名士兵的微弱代价,换得了将近一万多人的大胜,虽然张皓依然对那些牺牲的将士扼腕叹息,但是这已经是个战场上的“奇迹”了。ωωw.

张皓事后分析,一来护卫营的战斗力着实彪悍,二来是夜晚,元军不知道他们的底细,最后还是年前的高邮之战,那场夜袭彻底摧毁了元军的信心,一旦有士兵动了撤离逃跑的苗头,这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而值得一提的是,张皓的大弟子花荣在这场夜袭中表现极为出色,不但作战勇猛,还有有勇有谋,竟然自己带着二十人的小分队,创下了俘虏上百人的战绩,让张皓大大的长脸。用花荣的话说:“不能给师门丢脸!”

那天出征的时候,除了文官没有跟随之外,高若男也被张皓安排留驻在宝应,美其名曰是保护各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其实是张皓觉得高若男虽然单兵能力惊人,但是战场上刀箭无眼,而且讲究的是军阵和群体的武力,个人的武力着实有点微不足道,所以为了高若男的安全,张皓最后还是强行以“主使”的命令,让高若男留在了宝应。

张皓出征的时候还“釜底抽薪”,把所有的可战之兵都弄走了,这下只需要几个剪径的毛贼,都可以轻松地收割这帮文官的性命,高若男只能以大局为重,留在宝应守着这群文官。

等到张皓拿下淮安,没两天在一支宝应百户营的的护卫下,李伯升和高若男等人就来到了淮安这座城池。

对于文官们,当时和张皓一起上书的都有他们的签名,所以这次淮安之战,虽然他们寸功未立,但是只要有当时一起署名的奏章,他们就不愁没有一份功劳。

一旦淮安城,高若男就以“小师姑”的名义指点张皓的武艺,两个人孤男寡女的共处一室达一个时辰之久,中间还传来张皓阵阵地惨叫声,其惨绝人寰的程度让潘义都听得心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