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屁的读书人(1 / 3)

汉朝的赋和税是分开的,税就是指田税,商税,盐税等等,和农民有关的就只有田税了。

至于赋,说的是口赋,汉朝律法规定,不分男女,从15岁至56岁期间,每人每年必须向官府纳一“算”钱,称“算赋”,当时的一算是120钱。

至于未成年的儿童为“小男”、“小女”,他们的人口税叫做“口钱”,口钱从3岁起征,直至14岁,每人每年交纳23钱。

算赋和口钱加在一起,俗称口赋!

除了赋税,大汉百姓最害怕的其实是徭役,徭役有三种,分别是有正卒、戍边和更卒。

更役就是每个成年男子每年在本县服1个月的无偿劳役。

更役包含地方的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劳动。

戍边亦称徭戍或屯戍,即到边疆从事“守徼乘塞”,汉律规定每人一生必须戍边1年,若逢边防紧急,则须继续留守6个月。

戍边也是大汉守边将士的主要来源,对于百姓来说,也是危险最大的徭役。

至于正役就是1年在当地接受军事训练并负责地方治安;1年赴京都作卫士,负责保卫都城、守卫皇宫、陵苑,或为诸官府服务。

这个时代大部分兵源都是服徭役的百姓,战斗力自然稍显不足。

而现在姜林在北方四州实行的是募兵制,这些士兵经过长时间训练,战斗力自然是远超其他诸侯的士兵。

而对于百姓来说,取消了口赋和徭役,那他们的生活的压力自然是小了不少,即使田税提升了十倍,他们也是血赚。

而对于朝廷来说,虽然没有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却十分有利恢复民间的生产。

至于当地平时修桥铺路,开挖水渠怎么办,姜林也给了方法,一是使用战俘,另一个就是用花钱雇佣百姓。

这里面的利弊自然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但是姜林知道,这样才能更快的提高社会的生产力。

让精锐的士兵去打仗,让熟悉农桑的百姓去耕种,让那些工匠去修桥铺路……

两人聊了没多久,李二伯的儿子李强就端着一大盆黑乎乎的稀粥走了过来:

“爹,单兄弟,吃饭了!”

李强拿起一个大瓷碗,先给李二盛一碗,然后又递给了单福一碗:

“单兄弟,家里没有什么好东西,你凑合着吃一点!”

单福这些年走南闯北,也是吃过不少苦头,这种农家饭食他也是吃的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