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某,大唐辽东节度使,户部尚书,罗一(1 / 4)

俞光擅作主张将儋罗王等首脑给请到岸边,罗一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有些欣赏。

这样做虽说稍稍打乱了他的一些计划,但这些都是旁枝末节,算不得什么大事。

就算俞光不安排人过去叫人,身为岛上的主人与高层,听到消息后也会急着赶过来。

俞光的做法不但算不得僭越,更是无意中展示了他是个有前瞻性,并且是个粗中有细之人。

之前闲聊时更是了解到在海上跑不掉的时候,俞光还准备带人以死相拼。

有胆魄有血性,脑子又够用,罗一起了爱才之心。

随着辽东的摊子支的越来越大,军中原有管理体系的主框架已经支撑的有些费劲。

像是马玉与郑阳这样的团头,已经一跃成为统兵超五千的一厢兵马使。

旅帅或是队头升为营头团头的更是比比皆是。

这样跟抻面一样瞬间的拔抻,其实对辽东各军战力是有影响的。

毕竟指挥百人与千人不同,指挥千人与万人更是有天壤之别。

不是人人都跟罗一一样,在后世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之所以军中还未出现问题,完全就是拿钱砸出来的。

有些简易版美丽国打仗战法的趋势。

靠着代差的武器先进行打击与震慑,随后倚仗着马多肆无忌惮的包抄穿插。

可以说打得全是顺风局,战法也过于简单粗狂。

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或是火器发挥不出作用时,战力肯定要大打折扣。

这也是罗一手里即便有火炮和手雷,为何对河北依旧十分忌惮的原因。

叛军阵营里或许缺少战略大师,但战术大师比比皆是。

同样武备下,罗一估计河北能把辽东吊起来打。

对于这些问题,罗一能够清晰的发现,但短时间内却根本没法解决。

辽东的软实力实在太拉胯,而且他的危险也不仅仅来自于河北,还有来自长安方向的死亡凝视。

再加上为了保持领兵将领的高度纯洁性,眼下只能保持这样的主体框架。

罗一唯一能做的就是发现可靠可用的人才,立刻往里填充进去。

而陆地上的人才还相对好发现些,海上的人才且能给出知遇之恩的实在不好找。

老林他侄子林二郎到现在都没送过来多少海上可用之人。

不过只通过这一件事就启用俞光,显然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