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灵州(下)(2 / 3)

李世民用了餐,转道去了临湖殿。

“看看吧。”李渊将厚厚的一叠信纸递过去。

李世民、李善相继看完,都心中大定,前者笑着赞道:“张仲坚此人,军略一道不可小觑,颇有章法。”

而李善笑着补充道:“也算乖巧。”

李渊捋须颔首,张仲坚身为灵州军主帅,不可能什么事都要听从长安的调遣,但却将大致的谋略详详细细的告知唐俭,并转呈入京,以此证明自己的忠诚……的确算是乖巧。

将地图铺在地上,李世民与李善分站在两侧,根据唐俭的奏折描述细细观看,唐俭的奏折很长,主要是解释了张仲坚放弃长城防线,也放弃了灵武县这个要塞的原因。

“鸣沙位于黄河之边,以此立寨,意味着将突厥大军限制在这儿了。”李善率先开口,拿着长长的杆子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如若是三四万精锐也就罢了,十万大军,突厥回旋余地并不大。”

李世民点头赞同,灵州军后撤至鸣沙,依黄河立寨,而灵州境内的另一条大河安乐河在黄河东侧五十里外,相隔的距离不算远,而且安乐河往西北方向,在灵武县附近汇入往东北方向的黄河。

这也意味着,越往北,因为黄河、安乐河的逐渐靠近,导致陆地的面积越来越小,这对基本都是骑兵的突厥大军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突厥骑兵想迅速南下通过这片略为狭窄的区域,但唐军主力驻扎的鸣沙大营正好卡在那个从狭窄变得广阔的当口上。

“鸣沙距离原州、会州都不算远。”李渊在接到唐俭奏折之后,心神也稳定下来,点评道:“萧关以北的同心县,快马奔驰,一日可抵鸣沙,张仲坚显然是深思熟虑。”

“父亲说的是。”李世民补充道:“都布可汗此人通晓汉学,有些韬略,唐军主力屯于鸣沙,突厥绝不会不管不顾径直攻打会州。”

的确,即使是留下几万骑兵,其他突厥人去攻打会州的可能性都不高……毕竟灵州军将近五万精锐,还有一万多的精锐唐骑,留的兵力如果少了,张仲坚可不会客气,一个不好,突厥的**就会被捅一刀。

“也不太可能去盐州。”李善想了想继续道:“倒是有可能渡过黄河,但过了黄河,突厥应该就是去攻凉州了。”

凉州是归属陇右道的,那就不管张仲坚的事了……反正如果突厥真的要攻打会州,是不需要渡过黄河的。

李渊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地图上一个点,“怀仁,稽胡可信赖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