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和稀泥(续)(2 / 3)

会再令出多门。

而且这样一来,也不用将秦武通从代州总管这个位置上撤下来。

李善佩服的看着李世民,也不知道这是房玄龄、杜如晦出的主意,还是李世民这厮自己的想法,堪称两全其美啊。

李渊在心里盘算了下,想压得住秦武通、庞玉的,而且还要有能力观望战局,既能守御雁门关,也能在适合的时候出兵支援朔州刘世让、李世绩的,这样的大将并不多。

“怀仁。”李渊看向李善,“赵国公伤势如何?”

“勉强能行走如常,但难以上阵。”李善坦然直言,这也是事实,苏定方在仁智宫一战中受伤不算太重,但两条腿挨了好几刀,上阵中箭数支,如今起居不难,但上阵就很勉强了。

李渊有些失望,苏定方本就在代州任职过,本为名将,而且还曾经一度是代州军的主将……不过他心里也有数,即使苏定方无恙,李善也会找个理由婉拒。

毕竟北地的关内道、河东道四支唐军主力,延州的李靖,并州的李道宗,已经有了一个李善亲卫出身的张仲坚,再加上代州苏定方……那权柄就太重了。

陈叔达建议道:“或可使霍国公、淮阳王?”

柴绍、李道玄是如今朝中不多的有过独当一面经历的大将了,柴绍曾经远征吐谷浑,生擒可汗,李道玄虽然在山东下博一战大败,但终究平定河北,而且数年前曾经出任过河东道行军副总管一职。

“还是道玄吧。”李渊点头道:“毕竟嗣昌脚掌受伤,也行走不便,而且道玄也曾守御雁门关,算是重归故地。”

李世民在心里琢磨,姐夫柴绍的确行走不便,而且毕竟节制北衙禁军,而父亲选择李道玄,也是有着怀仁的原因。

庞玉、张公瑾、薛万钧都先后来信,其中张公瑾在赴任夏州之前,赶往仁智宫亲口对李世民提及,虽然已然离开数年之久,但魏嗣王李怀仁在代地依旧声望极隆,李药师远不能抗衡。

与李善交好的李道玄出任河东行军副总管,奔赴代州,掌控军权顺理成章,是肯定压制得住庞玉、秦武通的。

不说其他的,当年李善与崔信去马邑招抚苑君璋,就是李道玄守在了雁门关,坚拒襄邑王李神符出兵,这件事在代州无人不知。

接下来是兵力的调配,粮草的筹集运输,以及军械方面,李善就不掺和了,主要是李世民、杨恭仁、窦轨在讨论,还有今日也入两仪殿议事的新任民部尚书温彦博。

温彦博明显有些头大,调集粮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