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不要脸(2 / 3)

、段志玄、张宝相率骑兵来援,败敌无虞,但擒杀梁师都就难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李世民也苦笑道:“如今中土,良驹战马最多的就是代州与灵州。”

在场的三个人都一时无语,其实在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战马不足就是个大问题,在黄河以北,很多时候骑兵的战力能决定一场战事的走向。

当年李渊向突厥俯首,一方面是形势所迫,就怕突厥使坏,在自己起兵攻打关中的时候,让刘武周在自己**后面狠狠来一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交易来良驹,当时突厥卖给了李渊两千匹战马。

虽然后来李唐攻占关中、陇右,但战马还是奇缺,其也就是有李世民这样的军事天才,精心挑选了一批良驹组建了玄甲兵,将其在关键时刻才投放战场,一战功成。

但在李善横空出世,特别是在赴任代州之后,战**缺额渐渐被弥补上了,一方面是因为商路的交易,大量的良驹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土,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朔州、泾州两度大败突厥,缴获了大量的战马。

特别是在泾州,李善当时光是敲诈突利可汗就是五千匹良驹。

所以导致了代州军、灵州军都有充足的骑兵建制,而延州道却缺少战马……李靖的上书显然不是真的要弹劾张仲坚,更不是直指张仲坚背后的魏嗣王李怀仁,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特别是在尉迟恭以及中原兵力抵达延州之后,缺战马实在让李靖头痛。

但李渊、李世民也很为难啊,从代州调战马过去肯定是不行的,太遥远了,总不能让人运送马匹出雁门,再往西越过黄河,穿越榆林郡吧?

那样的话,就直接与突厥开战了。

但从灵州调战马去延州,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李渊、李世民必须要考虑魏嗣王李怀仁的意见。

虽然隔了好几百年了,但在唐初,依旧有着两汉的遗风,所谓的门下,实际上就是君臣,张仲坚为李善亲卫出身的身份,就决定了张仲坚这一辈子的立场。

而且去年泾州一战,突厥若破泾州,一日入京兆,两日兵临长安城下,率军出征的李善带走了几乎所有的骑兵。

而在泾州大捷之后,李善补足了骑兵的缺额,也将带走的战马全数送回了长安,然后用俘虏、敲诈来的良驹组建了灵州军的骑兵大军,这是苏定方能在灵州决战大败梁师都的一大关键原因。

总而言之,以李善如今的地位,在军中,至少在灵州军中的分量,李渊、李世民就算下了决定,也必须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