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人事调整(2 / 3)

济济,他日可就没机会了。”

“殿下说笑了。”李善很是无所谓的样子,“王君昊虽然勇武,但无领兵之能,齐边涛重伤至今难以起身,范季庆只领斥候,无有大用,曲鸿倒是能派的上用场,只是其母亲如今病重,实在离不得。”

“刘黑儿呢?”

“不太合适吧?”李善耸耸肩,“送去代州、延州甚至陇右道都行,但灵州……不太妥当。”

的确,毕竟如今稽胡部落就定居在灵州。

“侯洪涛倒是适合。”李世民建议道:“左千牛卫将军,能独领一军。”

李渊点头赞同,补充道:“怀仁再从北衙禁军、亲卫调些许旧部。”

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李善刚刚立下救驾大功的情况下,将张仲坚从灵州道行军副总管的位置上撤下来,显然是不合适的,只能增强张仲坚对部下的掌控力度……只不过这话需要李世民开口,李渊是不太好说的。

李世民一直在考虑如何与李渊相处,而反过来,李渊也不得不考虑如何与李世民相处……这是个相互试探,也相互依偎的过程。

“朕有意召回西河郡公。”李渊琢磨了会儿,“以二郎所见,何人堪出任灵州道行军长史?”

李善略为有些意外,温彦博要回京了。

李世民也有些愕然,想了会儿道:“黄门侍郎唐俭可否?”

“唐俭性情端谨,但却知进退,明得失。”李渊点点头,“那便是唐俭,温彦博回京调任民部尚书,以确保粮草无虞。”

李世民正色应了声,大战将起,备战中粮草是重中之重,调配各地粮草是民部的职责,在这时候民部不可由东宫操控……如今的民部尚书是太子左庶子郑善果。

虽然郑善果在去年天台山一战后有疏远太子之像,而且还曾经通过侄儿天策府大将郑仁泰向秦王示好,但如今在外人看来,依旧是东宫一脉。

“杨恭仁卸任兼任的吏部尚书,由郑善果接任。”李渊显然是盘算好了的,“二郎,房玄龄、杜如晦、凌敬三人,何人堪出任吏部侍郎?”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说:“房玄龄多有举荐英杰。”

“那便是房玄龄了。”李渊继续道:“薛元敬出任中书侍郎。”

李善又有些出神,李渊对三省六部做出的人事调整,基本上都是秦王得利,温彦博还能勉强算是中立的,但唐俭、房玄龄、薛元敬全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幕僚,而且都兼任天策府的属官。

虽然郑善果出任吏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