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初见(下)(2 / 3)

“至今仍记得凌公所述,殿下曾言,欲借其刚烈一用,自那之后,天策府内公文调度,无凌公签押,即使是秦王下令,亦不能行之。”

裴世矩脸上的平静神色渐渐维系不下去了,作为一个完整的经历了隋朝如何一统天下,又如何二代而亡的名臣,他太清楚李世民的举动代表了什么。

如果秦王他日能登基为帝,必将开创一代盛世。

裴世矩有些后悔,并不是后悔之后投入东宫门下,而是后悔入唐后没有对秦王有更多的了解,如果之前知道这些,他一定会选择秦王。

不过裴世矩立即回过神来,这位暗地里与自己交锋了很多次的青年今日登门,说了这么多话,到底是为了什么?

但下一刻,裴世矩双目圆瞪,面色铁青,双手摁住桌案,似乎生机重新回到他的身体里,让他变成一头欲扑食的猛兽。

因为李善说的是,“秦王善纳谏,更愿纳谏,他日登基,裴公当为谏臣。”

“先为能臣,后为佞臣,再为谏臣,裴公美名当流于后世,史书有载。”

这才叫文人骂架不带脏字啊,听起来都是好话,连起来却将裴世矩的名声贬得都到地底下去了。

能臣说明裴世矩不缺少能力,而佞臣、谏臣这两个连续而急剧的转变,那是在既委婉又明目张胆的点评裴世矩的人品啊。

更要命的是,李善功高盖世,若是他日秦王登基,这位魏王若是知进退,应该不会入中枢,那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比修史更有诱惑力的呢?

历史上唐朝名相薛元超自言平生三恨,其中一个就是编修国史,这不是薛元超个人的想法,而是普遍的例子……另外两恨,进士及第与娶五姓女为妻,李善倒是都已经有了。

更何况李善本就文名极著,若是自请编纂《隋史》,只怕不会被拒绝,到时候做些手脚……呃,都不用做手脚了,裴世矩的名声,可想而知,什么美名流于后世,那应该是遗臭万年才对。

对于裴世矩这种人来说,风烛残年之际,所挂念的不过是家族、子嗣以及自己死后的名声,最重要的是,裴世矩在李善说出那些羞辱意味浓烈到无以复加的言语之前,的的确确有过类似的想法……如果当年自己先选择了秦王,自己……

“你就不怕老夫下令杀了你!”裴世矩从牙缝里迸出这句话,他已经不记得自己上一次咬牙切齿是多少年之前的事了,“要知道你如今在裴府!”

回应裴世矩的只有沉默,以及李善平静的神色,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