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选择(2 / 3)

>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各种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坚守雁门关,朝中上至胜任力远、太子李建成,下肢普通将校,都没什么太强的信心。

这直接导致了河东军事重心的向南倾斜,代州不成为重点,而并州、太原府一代成为了抵御突厥的坚固防线。

封伦小心翼翼的道:“若援兵北上,只怕被颉利可汗视作大战将起。”

封伦的话意思很明显,援兵北上,很可能导致战士不受控制的扩大化,正式拉开两国大战的序幕。

而已如今唐朝的局势来看,现在就开展,其实是不合适的。

李渊、李世父子此时想的都是同一件事,虽然贝蒂风云最早是由刘世让、搞满正掀起的,但真正掀起惊涛海蓝的还是李善。

这厮实在是太能惹事了,当时代州总管府都没复设,硬生生的凭着一己之力,纵横北地,拉起了这一支战力不凡的代州军。

>

只怕也是李善两场大捷,让突厥猛然发现了实力迅速攀升的唐军的存在产生的威胁,又因为李善招抚苑君璋,李唐和突厥之间没有了缓冲地带,才导致了突厥大举来攻。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封伦提出的疑问不仅仅是北上援军,更是直接联系到河东道兵力分配,整体战局……这不是立即就能决定下来的。

平阳公主可不管,直截了当道:“中书令此言何意?”

“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合兵一处,大举南下,如今朔州战火纷飞,难道大战尚未拉开序幕吗?”

“若不遣派援军,难道坐视雁门关被攻破?”

“若是并州失陷,晋阳失守,难道是封公来担责吗?”

平阳公主脸色平静,但言辞犀利异常,逼得封伦无言以对,不得已起身告罪。

李渊摆摆手,心里反复盘算,调配河东道兵力,这不是上最皮衣碰下嘴皮就能轻轻松松完成的。

除了兵力调配之外,粮草、军械、防区等等太多的因素了。

即使考虑大战已起,也不应该在这儿关**调整,很容易出现混乱,被对手抓住空子。

平阳公主有些失望,也恨李善的自作主张,本来设置好的那条路……平平安安的回朝,过上几年好日子,娶妻生子,有自己庇护,必然不会被卷入夺嫡之正。

他日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