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学田(3 / 4)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1648 字 7个月前

随意,颇有君臣相得之感,心情也随着这氛围变得轻松起来。

赵孟启看着几个学官,随和道,“你们请我来,可是遇到什么难处了?那就说说吧。”

教授是府学最高主官,司库则通称为钱粮官,管理后勤财务,助教主要负责教学。

三人眼神交流一番,便由舒司库开口,“殿下,是这样的,这次水患导致学田绝收,府衙也决定免租,这倒也是应当,只是少了这笔收入,又逢科举年开支大增,学校经费不免捉襟见肘,吴公说府库暂时也拨不出钱粮,所以只好向殿下求助了。”

府库没钱?不能吧?

赵孟启狐疑着看向吴潜,只见他眯着眼假寐,似乎什么都没听到。

随即灵光一闪,赵孟启反应过来,失笑道,“你们关心的,其实是官田改制的事吧?”

三个学官讪讪一笑,“殿下英明!”

官学的经费最初时是由地方官府直接拨给的,有时学校也会自己通过印刷图书出售来筹集一部分,偶尔还有民间捐赠财物来助学。

但随着学校规模日渐扩大,学生人数益多,所需要的经费就越来越庞大,靠这些不稳定的收入已经难以维持,经常入不敷出。

随即在乾兴元年时,有国子监官员奏请朝廷,赐给兖州州学十顷学田以为学粮,从此便开启了学田制。

在宋以前,历朝解决教育经费的措施都是临时性、权宜性的,没有确立较为稳定的保障机制,而学田制的出现,为文化普及和教育兴盛停供了良好的物资基础。

这学田当然不是让师生们自己去耕种,而是租给佃户以获得地租。

一开始,是从当地官田中划拨,通常大府上州多为十顷,一般州府多为五顷,县学则多为两顷。

这个收入倒是比较稳定了,可一顷田也就是一百亩,收到的地租也不多,渐渐也支撑不住。

对于宋代地方官来说,教化才是最大的政绩,因此地方官府开始竭力收集养士钱财,往往将绝户或者产权不明的田产判给学校,另外还有没收的寺庙田产,转化其他形式的公田,富户捐赠,或者用地方财政的结余买田,有时候学校也会自筹资金买田。

于是,学田越来越多,成为了公田中最大的一项,单就这平江府学名下,就有三万一千多亩,每年收租折钱五万贯。

如教授这般有正式品级学官的俸禄是由朝廷支给,一般不从学校经费里支取。

官学经费开支主要有两类,一是学生食费和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