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给盐商们也得放点血(2 / 3)

地的商贾下手呢?”

朱瞻圻站出来之前心中早就盘算好了对策,缓缓挤出四个字:

“两淮盐商!”

听到朱瞻圻想拿盐商开刀,大臣们又忍不住开始聒噪。

“好!”

“那帮龟孙囤积居奇,哄抬盐价,早就该整治了!”

“现在的盐价也太高了!”

“捐完银子我全家估计都得有段日子吃不上盐了。”

……

大明律法不杀言官。

因此大明的朝堂非常活跃,基本都是畅所欲言。

到后来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想方设法触怒皇帝,最好是挨顿板子来博取一个忠言直谏的名声。

可惜朱棣不是后来的皇帝。

眼下的文官们小打小闹可以,要是真的触怒了朱棣,分分钟拉出去砍了。

当年诛方孝孺十族,割去铁铉耳鼻煮熟之后再塞入他的嘴里等等骇人听闻的惨剧都是出自这位永乐大帝之手。

朱棣把手往桌子上重重一拍。

“锦衣卫何在?”

听到皇帝传唤,殿外呼啦啦进来了两排身着飞鱼服,手握绣春刀的锦衣卫。

“你们听着,再有起哄者,拖出去廷杖五十!”

众人领命,分立大殿两侧。

大臣们终于消停了,廷杖可不是普通的大**。

碗口粗的大棍子招呼在身上,真打五十下,不死也得残疾。

其实朱棣对这些盐商也早有不满。

古时候盐的产量低下,跟铁一样都是国家的直接掌握的资源,民间严禁私下买卖。

在大明想做盐商都得经过朝廷许可。

洪武、永乐两朝边境战事频繁,因此解决粮草物资的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

“开中法”应用而生。

简而言之就是盐商将粮草辎重运往辽东、宣府、大同的等边关地带,然后换取盐引。

凭借盐引到产盐地换盐,之后再将盐卖给老百姓。

山西靠近边塞,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晋商的辉煌也自此开始。

后来朱棣疏通了大运河。

江南产粮地的粮草通过运河可以直通顺天府。

扬州作为大运河的枢纽,又靠近产盐地,晋商、徽商等各地盐商逐渐聚拢,一时间扬州成了大明的金融中心。

朱棣几次与蒙古各部交战所需粮草,均由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