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中午多加一盘菜(2 / 3)

一根根被拉出来的原木,一头插在容器上,一头搭在高矮不一的板凳上。

这时代的榨油方法,是制造一个类似于木头匣子一般的容器,然后密封好了原材料,将一根根原木,夯入容器内,利用挤压的原理,将炒熟的原材料中的油脂,挤压出来。

因此,这榨油,既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

若是不能掌握不同重量原材料,应该将盖子密封在那个位置上,很容易就会挤爆了榨油机器。

若是盖子的位置放的高了,则又不能完全将油脂挤压出来。

就拿花生来说,后世的机器,一百斤原料,熟榨法能有40%以上的油脂,而生榨法则是50%左右。

这个时代的出油率,要低了一些,一般都在三成以下。

丁铁牛家世代做的就是榨油的生意,因此,算得上是“家学渊源”的丁家,出油率要比别人高了不少。

虽然一百斤原料,也就多了几斤油,然而,在这个富农家吃饭也要用筷子沾油的时代……

那区区几斤的油,正是别人挑着货物走上几十里的动力。

没有进入工业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啊!

……

丁铁牛盖好了盖子,仔细的检查了一番,这才走到正面,伸手掂起最底层一排中的第一个木桩,对两个伙计命令道:

“来,从最底层开始打!”

两个伙计合力抱起吊在房梁上的沉重撞木,对准了丁铁牛扶着的圆木楔子,远远的荡了开来,然后借着重力的作用,两人一路小跑,推着撞木,击打在圆木上。

(古法榨油,有南北两法,南方是人抡大锤法,工艺复杂,比较废人。

北方以及四川一带,则是吊锤法,借助房梁吊起撞锤,节省了人力。)

“哐!”

一声撞击声响起,粗大的原木,已经被击打进去了一大半。

最开始的这些木楔,很容易就能击打进去,因为这时候榨油机内,还有大量的空隙。

“哐!哐!哐!哐!”

……

一次次撞击,榨油机内已经完全没有了空隙。

两个徒弟汗流浃背,每一次撞击,只不过才能将木楔钉入少许的距离。

然而,伴随着木楔的增多,渐渐地,有了金黄的油珠,顺着榨油机四周的木头缝隙,滴在了下方巨大的陶盘上。

陶盘是倾斜的,最下方,有一个形似灰斗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