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赵国终定(2 / 3)

作两步,赵语小跑到那道身影面前,可是到了近处却又带着迟疑停了下来。

“老臣公仲乐,拜见大王。”

“相国……”

注视着那张记忆之中熟悉脸庞,赵语此刻的脸上却是充满了愧疚的神情。

“相国,若不是寡人一意孤行,恐怕相国也不会……”

“大王莫要自责。”

对于赵语充满歉意的话语,公孙乐的回答只是一张充满温和的笑容。

“公孙乐身为赵臣,受先王、大王的重托,自当为赵国尽心竭力。”

“为赵国而死,公仲乐死得其所,大王莫要如此。”

轻声宽慰了赵语一番,公仲乐脸上的神情忽然变得郑重,“只是不知大王准备如何应对魏国所提出的条件?”

面对眼前的老相国,即使知道他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赵语依旧充满了恭敬。

向后稍稍退了半步,只见赵语郑重地躬身一礼,“还请相国教我。”

脚下步伐微动,略微沉吟了片刻,公仲乐的声音在赵语的耳畔响了起来。

“昔年下宫之乱,赵同、赵括两脉尽皆族灭,我赵氏实力十不存一,情势可谓危如累卵。”

公仲乐口中的下宫之乱,乃是赵氏不愿提起的一件往事。

昔日,晋成公将自己的女儿孟姬嫁给了赵盾之子赵朔,赵朔死后寡居的孟姬与叔叔赵婴齐私通。

两人**败露之后,赵氏的赵同、赵括将赵婴齐驱逐出了晋国,而这引起了孟姬的忌恨。

孟姬于是在兄长晋景公面前诬告赵同、赵括作乱,这导致了赵同、赵括及其分支遭到了族灭,赵氏的封邑也都被封了他人。

后来,曾受赵氏恩惠的韩氏韩厥从中斡旋,赵朔之子赵武才终于得以继承赵氏。

将昔日赵氏的这桩旧事道出,公仲乐直接发问道:“敢问大王,敢问当时相比于如今又如何?”

“如今我赵国尚有城池在手、大军数万,比之昔日下宫之乱却也是强出许多。”

“正是如此。”

对于赵语的话语轻轻点了点头,公仲乐继续说道:“昔日下宫之乱,若是后继无人,我赵氏恐怕早已经覆灭,哪里又会有后来的三家分晋。”

“大王,只有赵国存续,才能有机会。为了赵国的存续,臣请大王莫要将个人的荣辱放在心上。”

一番话语说完之后,公仲乐缓缓躬身一礼,“大王,赵国就拜托大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