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解诗(2 / 3)

是崇拜,道:“开篇的‘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便是一副悲天悯人的萧瑟战场,那百姓们连生计苟活也无所去处,他出身平民,最懂百姓疾苦,也只有他的出身,才会注意小民的生存。第二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是精彩至极,一将功成万骨枯,万骨枯!阿翁,众人皆知你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可有谁知道你身边袍泽牺牲多少,封将之人,必然满身鲜血屠戮敌人埋葬战友,真乃万骨枯成。第三句‘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战争四起,神灵也难过,那张孝武当真心怀百姓的人,他从军为将,为的不是自己,而是为了天下百姓黎民,便是这一句,他的境界便高于他人许多。最后一句‘谁道澜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说别看佳澜河两军对垒仿佛没有战事,可那江河里流淌的鲜血,告诉所有人战争的可怕。”

叶玉莹的脸上露出了悲悯的哀伤,徒然难过起来,道:“为什么要你杀过来我杀过去,为何国与国之间不能彼此和睦,为何总要死人呢?”

笃山伯怔了许久,回味起这首诗来,论文采,他虽然不如已故的儿子和孙女,可士族出身的他比许多书生秀才还要强许多。可他征战如此多年,却也写不出这般境界的诗词,这首诗磅礴大气怜悯天下,虚怀若谷,由一个才二十岁的小将口中做出,实在难以想象此人的心性。笃山伯忍不住说道:“这张先之倒是出乎我的预料之外,原来他并不在意些许利益,胸怀天下,君子坦荡荡,倒是我小觑了他。”

玉莹道:“阿翁岂能小看别人,定是心中有事,何妨说与孙女听听。”

笃山伯又笑说:“莹儿可是咱们家的智囊,说与你听,你或能解除我心中疑惑。”他饮了一杯茶,才慢悠悠说:“那张孝武,我有意收他为义子,但此人骨子里桀骜得很,当须敲打一番。”

玉莹道:“阿翁看好他?”

笃山伯微微点头,想到自己的十八义子,竟然无一能匹敌张孝武,他们或文采不如,或武艺不如,唯独待人处事方面和出身方面强于张孝武,由此看来,此子打磨之后,或许是一把利剑。

几日之后,兵部公文与圣旨同时颁布,大德帝派遣季御使北上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