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兴办扫盲班(2 / 3)

了彭润之这个傀儡,跟着他一起揭竿而起的旧人就会立刻几十几百倍地弥补他之前的损失。

也正因如此,郑世忠才没有选择鱼死网破。

郑世忠一边用挖好的无烟灶烤好了野鸡,一边思索着自己的下一步计划,填饱了肚子,绕着村子外围偷偷侦查了一圈,才毁掉了自己活动的痕迹,往深山里去了。

……

利业村的人对这件春节时发生在山里事一无所知,喜气洋洋地过完了年,出了正月,就开始着手准备扫盲班的事了。

这件事是于静姝和知青院的知青们商议过后,才找大队长提议的。

村里很多孩子,其实都是没学可上的。

一来是因为这时候大多数村里人都觉得读书没啥实际用处,高中毕业照样和他们一样种地。

二来是因为家里孩子多,要是都送去上学,一年学费书本费也是一笔开支,只要不是偏心太过的父母,也不可能说只送一个孩子上学,其他的都不管。

不然孩子们长大了,因为这事心存怨怼,养老的时候也可能会不尽心。

三来则是因为镇里学校来回走着远,一去就是一整天,村里半大孩子虽然不能干重活,可打猪草什么的,一天也能挣几个工分。

细算下来,上学这事对于村里很多家庭来说,就是看不见未来,里外里还多花钱少挣工分的事。

所以村里动不动农闲的时候孩子满地跑,也没几个真的送去念书的。

大队长听了于静姝和知青们的提议,也觉得村里孩子们的文化不要求多高,但至少也不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

不过考虑到村民们家里可能也需要孩子干一些杂活,在村里办学校让所有孩子见天来也不现实,于是就折中了一下,决定办一个扫盲班,农闲时白天也上课,农忙时就晚上上课。

学的知识也尽量通俗易懂,趣味性高一点,到时候男女老少都能来听,既学了知识,茶余饭后也算多个一起消遣的活动。

上课的老师则由知青轮流担任,当天是谁的班,工分就补贴给谁。

因为可以有额外的工分,而且还和读书相关,知青们对这件事都很有热情,十几个人凑在一起商量了几天,就设计好了一套扫盲的课程。

加上这事是大队出资,相当于全村均摊,冬天又没别的事干,村民们都觉得不去白不去,就催着孩子们去扫盲班学习。

一来二去的,村里四处疯玩的孩子少了,读书认字的孩子反而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