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自报家门(2 / 3)

天眼:鉴宝无双 山峰 927 字 3个月前

而制,不管是竹制,还是木制,都是一个整体,极少有拼接。

而这个就是拼接的。

他放下东西笑道:“清道光年的老玩意儿,非常的不错。”

董立笑着点头,赵轩的判断与他完全一致。

倒是郭正将笔筒拿起好奇问道:“小轩,这是什么材质的?”

“筒是竹子的,底是紫檀的,这种拼接方式,在清乾隆时期很流行,两种颜色对比比较俏,不过这件倒不是为了俏。”

郭正挠了挠头道:“竹子不是圆形的吗,怎么还是四方形的?”

董立叹口气道:“小轩不是说了吗,这不是为了俏为何要拼接底?原因就是竹筒裂了,用胶窝起来的,所以变成了四方形,

窝的不紧,所以底用隼卯结构的紫檀给封起,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还可以固定。”

郭正也心细,拿起看了片刻,指着那个淡字道:“小轩,这淡字少一点,古代有这种减笔的写法?”

赵轩道:“古代减笔和增笔的字很多,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是为了区分,

例如刻碑书写时,土与士为仿混淆,经常性的会在土字中间加一点,变成圡(依旧念tǔ,一个意思);

其二,则是避讳,一般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直接写出,当然君王一般是换字,但写尊长时会增减笔画,以示敬重;

其三就是书法因素,有些字减一笔会更好看,然后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道理。”

赵轩又笑道:“不过,这个淡字少一笔,与上边所说的三点应该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郭正听得如饮琼浆。

而旁边的李晓则有些无语,敢情说了半天全是废话。

赵轩道:“依我看这个雕刻与书写并非一人,而古时很多雕刻师傅并不识字,只是依葫芦画瓢,

可能那人书写时,淡字三点水连笔了,所以到雕工师傅这里就变成了两点水。”

董立微笑看着赵轩,如果自己如郭正这样的年岁,那肯定是赵轩走哪自己跟到哪,跟着这样的师父,所学肯定更为广博。

他收起笔筒,看了眼左近好奇问道:“那个小年轻呢?”

恰好此时面条来了,赵轩一边拿筷子一边道:“让他帮我去取一样东西,顺便看看这小子是不是可靠。”

董立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道:“下乡收东西,可得小心点。”

赵轩点点头,正打算把自己淘换的东西拿出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