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转运使(1 / 3)

闲话不提,李承乾话音才落,殿中群臣便皆是一惊。

沉寂了不过数月,他们这位太子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龙椅之上,庆帝倒是饶有兴趣的问道:“说说看。”

新报所带来的风潮至今未曾平息,尤其是随着京都数十家报馆的出现,庆国各地也开始零零散散的开始有人兴办报馆。

民间了解信息的渠道一下子多了无数,潜移默化的,某些风潮也确实在悄无声息的变化之中。

比如街头小巷权贵们欺民霸女的事情少了许多。

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第二天登上某一个报纸的头条。

那样的后果将是极为惨痛的。

平常或许能够依靠自身的势力将此事压下去。

但关注的人一多,想压下去就没那么简单了。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至于说让报馆压下不发,他也不看看如今办报馆的幕后人物都是些什么人。

皇子,宰相,部堂高官,哪一个是好惹的?

如今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脑浆子都快打出来的。

有这样的热点事件谁会为了一个蠢货轻易放弃?

更何况,就算这一家报馆不报,其他的报馆又凭什么视而不见?

所以,其他的暂且不谈,庆国上下的风气确实是不知不觉间好了不少。

尤其是庆帝对于写出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兴趣一向很大。

他也很好奇,自己这个太子凭什么能让这样的人才为之效力的。

当然,对于罗贯中,他自然是让内廷做过背景调查的。

地地道道的京都人士,二十年前还参加过科举,落榜不中之后,经营自家的书铺至今。

似乎是因为看了新报的那一篇少年庆国说之后,才生出了心思去招贤馆效力。

也因此,他不由思考起了科举的合理性。

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人才,居然会落榜?

当然,他也只是随便想想,科举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整个庆国官场都要震动。

他自然不会轻动。

不过对于李承乾接下来想要做的事情,他也确实很有兴趣。

毕竟,有新报之事珠玉在前,自然令他的期待感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不过,能够堂而皇之的说自己想要去做什么,大抵也是只有太子才有的特权了。

李承乾略作思索之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