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杨父有想法了(2 / 3)

还认识隔壁镇上的人。”

杨父更得意了:

“那你以为,当初你爹也是一号人物呢,和隔壁几个镇上的人都认识,也就是现在老了,不怎么来往,过年的时候才会送点年礼。

那人叫林自辉,去年上他家的喝酒的时候,就听说他们家专门网毛虾了,三十多米的大船,带着几个儿子一起干。

我们这边毛虾不多,他们过完年就会出发到闽南那边专门网。

五月份回来我们这边随便网点过日子,等到了十一月份毛虾汛期,十月份就从我们这边出发去闽南,远的时候,他们还会去到浙省那边。

别看虾皮这玩意小,但是产量大啊,钱赚得嗖嗖的。”

杨父说着说着也觉得羡慕,之前他也动心,老林还让他跟着干呢,可惜前年没钱买大船。

童瑶双眼放光,心情澎湃了一会,有些担心;

“爹,这会都十一月份了,林叔也不在家啊,他们家有网吗。”

杨父自信点头:

“肯定有的,村里听说老林家网虾皮赚钱,机灵有钱的人家,专门带着节礼上门请教,买不了大船,他们就卖二十多米的船,跟着老林一起去闽南那边网虾皮。

老林乐得很,收礼后做领头,带着他们去,去那么远的地方有自己人肯定好,船越多,当地人越不敢欺负。

大半村的人都是搞虾皮的,你说有没有网,有些人去不了那么远,就用我们这种铁皮船在近海网呗,收获也不错。”

一般出跨省出海的渔民,都会组织村里的几条船一块去。

尤其是林自辉他们,是去闽南那边。

闽南渔民是个厉害的,那边渔民最信妈祖。

在清朝的时,康熙当帝,那时还开海关,也是海上的海盗、倭寇横行的朝代。

人家闽、浙的渔民哪怕只有一条小渔船,就敢拜妈祖就杨帆出海。

那年代他们当真是勇士,当天拜过妈祖,他们的船第二天就敢开到菲律宾。

至于妈祖同不同意让他们干到国外,闽浙渔民表示:

只要船没翻,就是妈祖同意。

闽南那边的渔民非常抱团,也非常团结。

外地的渔船想去分一杯羹,是需要组队去的。

不然碰到闽南的渔民,人家真的能**。

在这年代,那边的渔村比童瑶她们这边的渔村发展好。

绝佳的地理位置有之,也有闽南渔民团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