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星空之大,尽可去得(2 / 3)

温、温差产生电力的技术,也有利用人行走时的重力势能发电等等诸多的方式,打造成了一个能源收集网。

试想一下,以后手机只要拿在手上就能无时无刻的都在充电,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飞船在太空昼夜温差何其之大,收集到的能源何其庞大?

最后一种技术则是增材制造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多维度打印技术,可以融合多种材料,电子元件,电池以及其他原件。

发展到最后,甚至可以打印器官等等,从此人类的器官移植将不再受限于同源移植了。

而且,这种技术可以和食物合成技术结合在一起。

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诺将获得四种技术都给浏览了一遍,怎么看,这四项技术都是为他定制准备的。

飞船跨行星旅行,动则数个月,甚至以年为单位,只要人类的人体冷冻技术没有大突破。

那么水、食物、能源将是人类星际远行的限制。

水是生命之源,不吃饭只喝水正常能生存7-10天,之后由于得不到补充,器官就会开始衰竭。

而只吃食物(膨化食品),可能三天后就会因为脱水导致器官衰竭。

最重要的是,水可以电解出氧气,这也是生存的必须的一个条件。

如果没有空气制水技术,青鸾号就得带很多的水,但这玩意总归会消耗掉。

现在就不需要带那么多水了,太空中直接制取水就行了。

所以,只要具备这两样东西,在飞船中就能生存下去。

能源虽然现在有可控核聚变,似乎不用发愁,但可控核聚变需要氘氚燃料,飞船即便能带很多,但如果中途遇见陨石群的攻击开始能量护盾,能量将会呈数百倍的输出,能量总有耗尽的一天。

而且现在的可控核聚变的炉壁材料可不能一直使用,需要更换。

但如果有全天候能源收集技术,至少能维持及飞船的运行。

而增材技术,可以打印飞船零部件,用于飞船的维修,也能为生命提供保障。

总之,这几项技术不仅是可以用在飞船上,人类社会也需要。

例如空气制水,地球因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气候发生变化,淡水内循环遭到破坏,虽然现在有海水淡化技术,但在偏远地区,这个技术的使用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

他已经拿出了beccs技术,未来还有daccs技术,改善气候也是时间问题,缺水问题也会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