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吃煤的铁马(1 / 7)

大明国师 西湖遇雨 2632 字 5个月前

第177章 吃煤的铁马

新歪脖子树下。

姜星火开口道:“讲答案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大明如果只立一个都城,如果是北京,利弊何在?讲清楚这些,你才能明白问题的实质,迁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一点的答案是如此地明确,朱高煦都可以毫不犹疑地答道。

“立北京为都城,自然是因为要从庙堂考量,收拢北地人心。”

姜星火颔首示意他继续说,朱高煦这些日子也学了姜星火几分条理清晰的本领,虽然磕磕绊绊,但也算有条理地讲了下去。

“如果看北京所在的燕云之地,那从五代十国的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算起,燕云之地已经脱离汉人王朝统治整整五百余年了。”

“往南看河东(山西)河北的两河之地,从靖康之耻算起,沦落到胡人之手,也有足足三百余年矣。”

“一直到了大明开国,徐达大将军北伐中原,方才驱逐鞑虏,收复了北方汉地,如今也不过是三十余年。”

“三十余年,跟三百余年、五百余年相比,实在是太少!”

“如果不立北京为都城,恐怕北地人心就难以收拾了。”

听闻此言,郑和也接连点头。

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其实最直观的一个东西,就是看看朱棣麾下燕军的兵源构成就知道了。

主动前来助战的亲燕蒙古部落、被征召的内附蒙古部落、早已进入燕军体系的蒙古鞑官、朵颜三卫.蒙古人的影子在燕军中随处可见,即便是北地汉儿健卒,其中也不乏早已胡化严重的存在,亦或是胡汉混血。

这些人老家都在北方,很难长期让他们待在南方驻扎。

这里面便是说,大明在开国初年,事实上是分裂为两个国家的。

洪武时期的“南北榜”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南方和北方在文化、生活习惯、经济、庙堂等等全方位的维度上,都处于事实上的分裂状态。

朱元璋已经通过移民、分封八大塞王等举措,尽力地去弥合这种南北矛盾,但事实上南北矛盾依旧尖锐。

而靖难之役这次大明帝国的内战,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作代表北方的河北幽云势力与代表南方的江南势力的一次较量,一次矛盾的总爆发,而朱棣的基本盘恰恰就是北地的军头、地主、豪强。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

朱高煦补充道:“如果不迁都北京,就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