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颍川书院(2 / 3)

柜,打听颍川书院的情况。

颍川书院,坐落于阳翟郊外一处山青水秀的僻静之地。

这个时候私学盛行,世家大族或名士都开设私学教书育人。

颍川书院原本是颍川豪门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当做了学堂。

第一任书院院长由荀彧的祖父荀淑担任,就是那个人称“神君”,有八个儿子,号称“荀氏八龙”的荀淑。

传到现在,颍川书院的院长由荀彧的六叔荀爽担任。

荀爽,字慈明,为荀淑的第六子,现年五十六岁,原本举孝廉,官拜郎中,为了躲避党锢之祸,弃官离去。

后来专心著书,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被人称为“硕儒”,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价。

而担任书院副院长的则是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字德操,现年三十三岁,阳翟本地人,精通奇学、经学,学识广博。

不过司马徽现在还不是“水镜先生”,后来司马徽为了躲避黄巾之乱,跑到了襄阳,与襄阳的名士关系甚密,才被庞德公称为“水镜”,“水镜先生”的名号才开始流传。

后来司马徽更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可以说司马徽相当的有识人之明。

刘晋写下拜帖,让掌柜派人送往颍川书院,准备下午去拜访下荀爽和司马徽。

同时准备走走关系,让他们安排刘晋进颍川书院读书。

然后刘晋带着貂蝉、典韦去找阳翟的牙人去了。

既然准备在这里读书了,那还是有个自己的宅子比较方便,况且貂蝉也住不进书院。

一上午的时间就在看房子中度过,最后一番讨价还价,刘晋花费了两块金饼买下了一处宅子,签字画押后牙人欢天喜地的离去了。

宅子不大也不小,属于半郊区。

用现在的话说,刘晋的宅子在三环,颍川书院在五环,宅子离颍川书院和阳翟都近。

刘晋买了几个酒葫芦和木盒,又买了一堆食材,然后来到了新家,准备自己几人庆祝下乔迁之喜。

典韦这才知道自家主公居然会做菜,而且居然比外面酒楼做的还好吃。

于是典韦破天荒的吃了七人份的饭菜,还一个劲的直呼主公手艺了得。

刘晋气的脸都黑了,他么的差点就不够吃了。

又嘱咐典韦以后称呼自己公子,不要叫主公,影响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