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清军入寇(1 / 3)

自崇祯十三年松锦之战,明廷惨败,精锐尽丧,满清这边虽然大获全胜但也损失不小。

所以,明清之间的议和提到了日程上来,满清的黄台吉提出了四个议和条件。

一是两国有吉凶大事,须当互相遣使庆吊;二是每岁明朝馈清国金万两,银百万两,清国馈明人参千斤、貂皮千张;三是清朝一方的满洲人、蒙古人、汉人,**人进入明境者须捕送于清;明之叛人进入清境者亦须捕送于明;四是各君其国,以宁远双树铺中间土岭为明国界,以塔山为清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进行互市贸易。

上四个条件来看,其中的第二个条件对明廷苛求太高。

金万两,白银百万两可不是个小数目,特别是对于现在财政拮据匮乏的明廷来说,但是换个思维想想,若是两方能议和成功,辽东方向能省下巨额军费和大批人力。

现在大明内地流寇已成最大祸患,双线作战的大明王朝摇摇欲坠早已支撑不住,眼下若是能和清廷议和成功,崇祯帝可以暂时低头,先处理好内部问题,然后养精蓄锐重新夺回领土。m.bīQikμ.ИěΤ

很可惜议和之事泄露,兵部尚书陈新甲被杀,崇祯帝虽有心愿意议和但他不愿意承担议和责任和天下悠悠众口的指责。

崇祯十五年九月末,黄台吉因与明讲和不成,便任命贝勒阿巴泰为大将军,与图格尔格等率兵沿大凌河西进,攻占明境。

崇祯十五年十月九日,明抚宁城北,界邻口。

界岭口在抚宁县城北近七十里处,为喜峰口东明初三十二关之一。

界邻口在东、西两个就近的制高点上,各修了一座形体巨大、结构独特、平面呈扇面形的墩台,当地称为“金台”、“银台”。

敌台以下长城分为两支,至山下河边与南北向城墙连接,构成两个三角形的围城,称东、西月城。两月城之间设关。

关边有关城,高三丈五尺,周三百七十五丈四尺,西门有楼,外有瓮城。界岭口关在喜峰口以东各关中规模最大。

界邻口为蓟镇长城重要隘口,具有“外控辽左、内护京陵”的战略地位。

界邻口曾多次受北边胡虏侵扰,明王朝为加强这里的长城防御功能,不断加固、增修,到了明后期天启崇祯年间,界邻口墙台多有倒塌即使这样,巍峨的界邻口雄关,古老陈旧,带着岁月的积淀和磨砺,一直屹立在此护佑着它身后的大明腹地。htTΡδ://WwW.ЪǐQiKǔ.йē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