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正道的光,照在了大腚上(2 / 6)

穿的好一点,吃的好一点,不让自己受委屈罢了,更多的钱财还是散出去的,惠及了那些跟着他的人。

赚多少银子从来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最终目的还是想让更多的大明人富裕起来,至少能吃饱饭,穿暖衣,不用再苦哈哈的活下去。

这银子,工人,农户们拿去买粮食,买衣服,供孩子上学,苏泽都不会觉得有什么,这财他没白散!

因为起码底下人的生活品质上去了,可拿赚来的银子去赌,去嫖,去服散,那是苏泽绝对不想看到的。

清风县虽然禁止开赌场,可大明各地的赌场绝对不少见,青楼,**更是多不胜数,毕竟在这时候,逛窑子是合法的,他们也是要交税的,甚至还有官办的教坊司。

也就是大明现在**还是稀罕货,只有从海外才能弄到,不然绝对还要多一个吸大烟。

即使没有**,但不代表没有毒,五石散在苏泽看来和大烟差不多了多少了,都是有瘾的药物,反复用药还会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用量过多也会致死,也相当于**了。

黄赌毒的危害自不用多说,因为赌和毒而家破人亡的从古至今都不少见,人们常说赌徒不值得同情,其实**的也一样,都不值得同情。

至于黄.........

苏泽没太当回事,这和他发誓与赌毒不共戴天,唯独忽略了黄没关系,而是比起赌和毒,黄的危害真就要小很多了,尤其是在这个年代,普遍成婚年纪较小,很多十七八岁的男女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爹娘了,性教育这方面古人接触的都比较早,甚至大户人家在娶亲之前还会有专人教导。

原因有很多,第一是古人的早夭率很高,很多孩子都活不到成年,所以要早成婚,早生娃,另一个原因便是古人都觉得多子多福,尤其是越偏僻的地方越是如此,先别管养不养的活,反正多生几个是没错的,子孙多了才不会被欺负。

苏泽的记忆中,他老家江南那处小乡村里,有一家农户,光是儿子就有七个,好家伙,走在村里都没人敢惹的,抢水浇地的时候都要比其他农户占优势,根本抢不过。

再加上古人不是一夫一妻制,三妻四妾都是常态,皇帝更是后宫佳丽三千,读书人也喜欢出入那种风花雪月之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标榜名士风流,不少传世诗词都是从青楼里传出来的。

反正苏泽印象中就有不少,就算不是从青楼里传出来的,也和青楼有关,苏泽记得唐代有个诗人叫王昌龄,那狗东西写青楼的诗可不少。